二十四节气知识积累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十四节气知识积累 立春:太阳运行到黄经为315°,我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古时人们以立春为春节,在这一天举行迎春大典。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 雨水:太阳运行到黄经330°,雨水节气开始。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 惊蛰:太阳运行到黄经345°时进入惊蛰节气。“蛰”是藏的意思,随着气温回升、土壤解冻,开始出现初雷,地下冬眠的小动物似被雷声惊醒,开始出土活动,故取名叫惊蛰。 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 春分:太阳运行到黄经0°(春分点)时开始春分节气。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 清明:太阳运行到黄经15°时开始清明节气。此时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含有明洁之意。 气候清爽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谷雨:太阳运行到黄经30°时开始进入谷雨节气。此时降雨对五谷生长有利,有雨生“五谷”的含意。 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 立夏: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45°,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夏季的开始,万物至此皆长大。 小满:太阳运行到黄经60°时为小满节气开始。小满的含意是指此时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较丰满和茂盛了。麦类的籽粒逐渐饱满,但沿未达到最饱满的时候。 芒种:6月5日是芒种节气,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 “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并开始收割; “种”指谷黍作物的播种。 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 小暑: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运行到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大暑:大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 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盐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立秋: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运行到黄经135°时为立秋。“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白露:白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 寒露:太阳运行到黄经195°时为寒露。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中国大部地区天气凉爽,雨水减少,秋熟作物将先后成熟登场。 霜降:太阳运行到黄经210°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立冬:太阳运行到黄经为225°。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小雪:太阳运行到黄经为240°。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大雪:太阳运行到黄经为255°。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荡”的严冬了。 冬至:太阳运行到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小寒:太阳运行到黄经为285°。小寒以后,开始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太阳运行到黄经为300°。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1、中国春秋时期,古代先贤定出哪四个节气? (仲春、仲夏、仲秋、仲冬) 2、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是哪个年代? (秦汉时期) 3、二至二分指二十四节气中的什么节日? (二至是“冬至”“夏至”;二分是“春分”“秋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734a1e55ef7ba0d4a733b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