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作业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文关怀】作业:教育案例 上海市唐镇中学 翁正范 师训号:152211014 优秀教师赵世术案例评析 赵世术,男,汉族,1954年8月生,中共党员,重庆市巫溪县田坝镇上鹿村小学教师。34年来,他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三尺讲台,即便双腿残疾,他靠妻子背送继续坚持13年,用残缺的身体支撑起一所村小学。妻子成为了他与学生之间的“桥”,他把自己化作了山里孩子通向知识彼岸的“桥”,他用无怨无悔的行动演绎了“春风化雨人做桥”的动人故事。 1977年,23岁的赵世术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巫溪县皂角乡下泽村校任教。学校在半山腰上,山下有条没有桥的河,学生们上学需要大人背着送过去。河水从溶洞中流出来,常年冰冷刺骨。年轻的赵世术主动承担起护送学生过河的责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要一趟趟往返于河水之中背学生们过河,一背就是5年。由于经常浸泡凉水,才20多岁的赵世术就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 1992年,妻子梁言书的双脚出现无名霉变,无法下地走路,一度生活不能自理。赵世术四处借钱,负债累累,终于为妻子治好了病。可是没过多少时间,到了1997年,赵世术的腿也得了病,最后严重到无法站立,走不了路。但赵世术在家一天也躺不住,“孩子们快毕业的关键时候,我不到学校,他们怎么办!”在赵世术的劝说下,梁言书勉强答应把他背到学校去上课。没想到,这一背,就是整整13年。期间,不管病情多么严重,他都舍不得请一天假。赵世术常说:“只有多识几个字、多懂得一些道理,这些山里的娃娃们才有希望,作为他们的老师,能多做一点就尽量多做一点。” 2006年,赵世术腿上的病菌开始在手上出现,后来病情恶化,手指肿得不能弯曲,根本无法握笔、翻书。为了不耽误给学生上课,赵世术找来橡皮筋,上课前请学生帮忙把粉笔绑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以方便在黑板上写字。晚上改作业、写教案要等妻子忙完家务才能进行,因为这样,妻子可以帮他翻书、翻作业本。由于免疫力的下降,赵世术变得十分怕冷,一年中只有两、三个月时间不需要烤火。于是梁言书背送丈夫的同时又需要带上一个小火炉:“没钱买煤炭,我就上山砍些树枝回来,做饭煮猪食时做成木炭。这样的木炭一年需要烧一千多斤。”家里的钱都拿来治病了,夫妻两人有10多年没买过新衣服了,穿的都是儿女和邻居们送来的旧衣服。对于以后的病情,赵世术和妻子不去多想,但对于教书,他们仍然坚定不移:“不管怎么苦,我都会把我的书教好,让这些孩子们走出大山。” 赵世术的感人事迹经媒体宣传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并入选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赵世术老师从最普通的日常小事彰显了一个人民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常青的。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择,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苦苦耕耘,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 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和履职行为,更是师德的核心所在。它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人文环境。没有人文关怀就没有教育,人文关怀是教育的基础,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学会人文关怀,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 一、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所在? “人文”是什么?按照东方传统哲学,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它代表的是一种理想的人性,什么样的人是理想的人,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这是最根本的。第二,用什么办法(或通过什么方式)来达致理想的人性与理想的人生。 什么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其核心思想就是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首先是目的,其次才是手段的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具有生命的整体性和发展的能动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有人文关怀,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对人的关注。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要让教学回归“人文关怀”的教育本质。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教书育人,与人为本。 所以, 以“人文关怀”为引领的师德建设,其内涵包括三个新的时代性价值取向,即:关怀发展全体学生、关怀发展学生的整全性生命、关怀发展学生的终生持续性发展。 长期以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重视师德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广大教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必须看到,我们的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生成长的新变化,对教师师德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在教育方式上还存在缺乏人性化的倾向。比如: 居高临下 ——权威型教育 简单粗暴 ——体罚型教育 随心所欲 ——主观型教育 形式主义 ——任务型教育 千篇一律 ——切菜式教育 放任自流 ——牧羊式教育 推行11 年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2008 年重新修订。对规范熟悉的人们会发现,与以往不同,新师德增加的系列条款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灵魂。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2008 年9 月1 日发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当下保护学生的安全应当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学校和教师都要有强烈的意识。一要加强安全教育,教会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学生们在危险的情况下如何求救、如何自救、如何逃生;二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随时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如经常检查教室、学生寝室防火防盗等存在的问题,放学前对中小学生在回家路上的安全多嘱咐几句。总之,保护学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新师德还明确提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的伤害很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和分数排名有着很大的关系,不论学习成绩好坏,分数排名对学生的心理都会造成伤害。所以,这一条款的出台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使他们建立多元发展的自信。我认为,应试教育把学生异化成为一个个枯燥的阿拉伯数字,这是对生命体的扭曲和亵渎,是最严重的非人道的表现。现在,《新师德规范》规定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可以说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大进步,是教师对学生人文关怀的最大体现。 在“关爱学生”条目中,旧条款是“对学生严格要求”,新条款则修改成“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新师德要求教师不仅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重要的是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具有思考的能力、想象的智慧。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等条款也成为新师德重要内容。我认为,有偿家教不光是钱的问题,这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恶劣,把充满人文关怀的师生关系丑化成为了一种弥漫铜钱臭的雇佣关系,玷污了教师神圣的称号。 总之,“新师德”充分考虑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及教师职业的属性,更加注重从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自身发展出发,强调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充分凸显和张扬理性的人文关怀。 体现崇高师德的人文关怀绝不是抽象空洞的,它应该是具体生动的,具有鲜明的形象标识。 首先,教师应该是一个“良师”,他包含了下面三个“师”的和谐统一,即具有道德感召力量的人师、具有知识摄取力量的经师和具有综合素质力量的技师。其次,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他包含了下面三个“友”的和谐统一,即道义相规的诤友、值得信赖的挚友和受益终生的益友。 只有当教师真正把自己塑造成学生“良师益友”的理想形象时,他才具备了人文关怀的外化标志,才符合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据一项调查显示,“良师益友”型的教师形象最受学生欢迎,比例高达97.7%。在学生眼里,这种类型的教师身上具有下列品质:尊重与信任学生,了解学生心理,与学生沟通,公正地对待学生,关心、热爱学生,言教与身教结合,鼓励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喜欢、热爱教师工作,乐观宽容公正、 思想开放,讲课精彩、知识渊博,幽默风趣、有激情,不吝赞美、是畅所欲言的朋友等。 调查同时也显示,学生最不欢迎的教师是:容不得学生提意见、总是高高在上、对学生抱有偏见 、和学生无话可说等。 教师做学生朋友要特别注意“教育性”。 可见,形象问题绝不是形式问题,它是锻铸师魂,强化教师精神境界的“灵魂”问题;是涵养师德,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问题;是锤炼师能,提高教师专业化技能的“基础”问题。 3、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人文关怀的重要条件 调查显示,不良的师生关系是妨碍学生学习快乐感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营造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师德建设的基础性内容,是教师人文关怀的重要条件。新型的师生关系不应该再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而是应该多了些许温馨色彩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真诚、相容、悦纳,互相尊重,互信相知,互为老师,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其要求: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保护人格,建立一种民主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做知心朋友,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素养,建立一种互促互进的师生关系。 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人文关怀是核心。关怀源自对人与人息息相关的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的体验与认同,关怀的基础是尊重,如果没有尊重作为前提,那么关怀只能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施舍。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完整性和不可替代性, 与学生进行真诚平等的对话,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巨大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对学生生命健康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师生关系是一对矛盾体,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师生关系的属性,其中的核心是你如何对待学生。 总之,教师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崇高的师德。因此,在师德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和发掘教师人文关怀的育人功能和时代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8466b18f8c75fbfc67db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