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英语学习变迁史:清末曾被视为救国工具 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关于《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中,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英语分数从150分调整为100分,比过去减少50分。 除北京以外,多个省市酝酿或已推出高考英语改革的措施。几乎一夜之间,全国多地开始“拿英语开刀”。 英语在国内何时掀起学习热潮?国人在学习英语中又有哪些变化?梳理国人的“英语学习史”,讲述一门语言在他乡的经历。 清末 被视为救国工具 全英文授课,浸入式教学 经历了闭关锁国而被动挨打的屈辱后,清王朝认识到了解西方要从语言开始。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全国的中小学堂外语课以英语为主,该章程于1903年正式实施,由此开启了我国全国规模的外语课以英语为主的先河。一时间,翻译西文、向西方学习之势蔚然成风,英语教学开始初具规模。 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8d04ad780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