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目的论视角探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翻译策略 【摘要】上世纪70年代,功能目的论在德国产生,如今已被广泛地运用到翻译的各个领域。它的应用不但使电影字幕的翻译更加准确,也为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更好地观看电影提供了可能。本文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从功能目的论的角度探讨其字幕翻译,希望能为大家今后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功能目的论;字幕翻译;《肖申克的救赎》 前言 作为当代社会的大众文化,电影通过作用于人的思想、观念等而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优秀影视作品寓教于乐,以情感人,使人在熏陶和感染中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而电影的翻译既是传播本民族文化,同时又是欣赏外国文化的必要桥梁,功能目的论在电影翻译方面的应用,使我们欣赏到了《哈利·波特》,《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等一系列外国优秀电影,而外国的观众也能通过中国影片《霸王别姬》,《红高粱》等来了解中国,从而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一、翻译理论-----功能目的论 2 0 世纪7 0 年代末与8 0 年代初,凯瑟琳娜. 赖斯(Katharina Reiss)和汉斯.费米尔(Hans Vermeer)提出了功能目的论,它的形成和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赖斯的研究。赖斯首先提出了“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把“功能类型”这个概念引入翻译理论,并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原文本与目标文本在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等几个层面与原文建立起对等关系。这就是她所称的综合性交际翻译。第二阶段是赖斯的学生费米尔对其思想的继承和改进。提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活动的第一准则,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它的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费米尔提出“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任何行为都具有目的性”,“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费米尔突破了传统的以原语为中心的对等理论的束缚,以行为理论为基础,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第三阶段,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 Holz Manttari)对目的论的发展,他指出“翻译是一种用于达到特别目的的复杂行为”。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三个方面在翻译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四个阶段是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功能加忠诚法”则要求译者在翻译行为中对翻译过程中的各方参与者负责,竭力协调好各方关系,从而使存在语言文化障碍的交际行为得以顺利进行。 二、目的论对电影字幕翻译的启示 目的论认为,译者在翻译文本时必须结合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读者的情况,翻译可以以某个特殊群体为对象,使译文更好地为这些人所接受。目的论把文本按功能模式分为信息、表情和感染等三种功能。第一、信息传播功能。传达 影片信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影片内容。第二、表情功能。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第三、审美功能。通过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打动观众,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为了实现上述三种功能,字幕的翻译不能太拘泥于传统的翻译理论,而应该采取一些策略:首先应准确的传达原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既要忠实于原内容,又要结合观看人群的民族文化差异,还有空间、时间等的限制,才能使翻译的文本达到预期效果。Waterloo Bridge 《魂断蓝桥》、Ghost 《人鬼情未了》和Bathing Beauty 《出水芙蓉》等优秀片名的翻译就是这一体现。 三、目的论视角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字幕翻译策略 3.1.直译法 在功能目的论中,直译就是当源语与目的语在功能上达到基本一致时所采用的最简单有效的翻译方法,即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在片名的翻译过程中,运用直译法既准确的阐明了原作的本意,又无任何随意增加或删减,保留了原作的风格,忠实于原电片名。例如本片名的翻译: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肖申克的救赎》。尽管是不加修改的逐字翻译,人们却能够接受,并且很容易明白影片所要传达的“救赎”这样的信息。从而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到底是怎样的救赎,如何救赎,发生了什么,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带着这样的心理,人们就会去看这部电影。 3.2音译法 传统翻译中,音译的例子很多。特别是涉及到观众熟悉的外国人名、英语专有名词、地点、历史事件时,一般采用音译,这样做既保留了原片的韵律和节奏,又能体现影片的异域特征。本片中主要是人名和地名的翻译。如:Andy Dufresne(安迪·杜佛伦)、Hadley(海利)、red(瑞德)、Shawshank(肖申克)等等。除此以外,在其他的电影中人物的名字也常常采用音译法,包括电影片名的翻译。例如:Romeo and Juliet 《罗密欧与朱丽叶》、Titanic 《泰坦尼克》、Jane Eyre《简·爱》和Avatar《阿凡达》等等。 3.3 归化法 在功能目的论中,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归化派”提出译文要克服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而译者的责任之一就是避免文化冲突。在电影中,译者不但要避免文化冲突,还要做文化沟通的使者,使翻译的文字容易被大家接受,从而缩小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归化法的使用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的世界,从而实现 “文化对等”。在电影中,对海利的一句话的翻译形象反映了这点。 例1. Hadley:If I hear so much as a mouse fart in here the rest of the night,I swear by God and Jesus,you’ll all visit the infirmary.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8d0551fed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