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读的方法:1、创设环境,激发兴趣。2、利用平台,激情诵读。3、引向课外,家长助读。4、展示交流,内化赏读。 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句名言: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作为一名师者,如何让学生爱上书籍,爱上阅读?那么,走师生共读之路吧!你将发现自己和学生是朋友,有很多话题,真可谓同品读书乐,共同成长;你将发现你在自我在超越,你感动着,幸福着——因为,教育是有着充满人性,充满人情的艺术。在师生共读中,你会发现学生们热爱读书兴趣持久,你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乐园,你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大门。可以说,教师和学生一起诵读是一种双赢!学生收益,老师受益,乐亦在其中矣!一、师生共读的好处。阅读需要时间和环境。所谓“课外阅读”,除了“课余以外”还有“课本之外”的意思。把课外阅读完全寄托在学生回家以后的自觉阅读上,是无法保证的。而在教室里就不一样了。“你读,他读,我也读”是一种氛围,尤其对低年级的小朋友而言,老师在教室里的示范阅读,更有强大的磁力,对他们阅读兴趣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学生看到老师手里和自己手里读着同一本书的时候,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他读起来更带劲。共读的氛围,是阅读兴趣的最好的催产素。意大利著名童话作家贾尼·罗大里有一篇童话叫《连环画里的小老鼠》,这篇童话深刻地揭示了“拥有共同的语言才是真正地生活在一起”这个很简单的道理。话不投机,即便老鼠与老鼠也只能是异类;言语相通,即便是猫和老鼠,也可以是真正的亲人。如何建立师生之间共同的语言,拥有能够开启彼此心灵的密码?和学生一起共读,读他们的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读他们的书,就拥有了和他们交流的更多话题。“树叶会有的,青草会有的,虫子也会有的!” 和我一起读过《恐龙的宝藏》的学生心领神会,因为只有他们才明白,“恐龙的宝藏”到底是什么;“姐姐十五我十六,妈生姐姐我煮粥”——当我的学生们大声叫着嚷着这首《草房子》里的颠倒歌的时候,没有读过《草房子》的孩子,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我们的兴奋的;“知识给人以爱,带来光明,给予智慧.”——只有读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孩子,才深深懂得这句话的含义……“教学相长”,在你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是否感受到身为教者的自己也成长了?那是因为师生同读经典,教师也受益也快乐!与孩子一起读经典,对老师亦是学习的好时机。平时也许是一些杂事让我们静不下来诵读经典,而在课堂上引导孩子沉下心来之时,老师自然要先沉下心来。当我们真正的放下心中的一切杂念,静下心来与孩子一起诵读圣贤之书时,自然能体会到身心愉悦的感觉。[1]孩子那琅琅的读书声,会引领我们放开去读,让我们置身在书声的海洋之中,你怎能不随着孩子泛起书声的浪花呢?你不必担心自己时而兴起放声,时而深思低声影响别人,完全可以放松去读,在这种放松情况下的诵读,会让我们更快的熟读成诵,对我们自身的成长、身心的愉悦和情操的陶冶大有益处。二、师生共读的内容。师生共读的内容首先应该从儿童文学作品起步。古今中外,有很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是听着《海的女儿》、《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等经典童话长大的。儿童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活泼而富有想象力。呆板的形象,生硬的道理,空洞的说教,与童心无缘。要让孩子喜欢上阅读,首先要寻找切合他们心理特点的书。解放儿童的心,保护儿童的想象世界,承认游戏是重要的,满足儿童潜意识中的需求……儿童文学作品的这些特性,正与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相合。其次,师生共读应该选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喜欢的,并不一定都是优秀的,比如《鸡皮疙瘩》、《冒险小虎队》之类的流行书。这些书,无需禁止,但不够优秀,就没有共读的价值。什么样的作品是经典或者优秀的?法国著名文学史家保罗·亚哲尔提出了适合儿童阅读的好书的标准,其中提到好书是忠实于艺术的书,就是诉之于“直观”,而得以培养儿童观察力的书,是孩子们读了,也会觉得它具有质朴之美的书;是可以解放儿童的心,使他们喜悦的书,这种书可以保护儿童,守住想象世界的幸福,避开现实法则的束缚;是能把人类高贵的感情吹进儿童心灵的书,使儿童尊重一切生命包括动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森罗万象的生命;是承认游戏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动的书;是启发儿童知识的书,帮助孩子认识人性人类心情的书,它们能促进孩子们旺盛的成长力,使他们的精神圆熟,绽开睿智的花朵;是含有高尚道德的书,这种道德是永远不变的真理,能让人类的心灵活泼起来、激奋起来,愿奔向真理的道德……再次,师生共读应该选择有一定阅读坡度的作品。与一般消遣和娱乐性书刊所不同的是,有一定阅读坡度的书,读起来相对吃力,但吃力也有好处。这正如猴子吃香蕉,让其跳一跳才能吃到的香蕉是最美味的。同样如此,如果选读作品的内容过于浅显,学生不感兴趣,也缺乏共读价值;而内容过于深奥的话反而会打击学生的信心,扼杀学生阅读的兴趣。读半懂的书,对学生来说意义最大——他在动脑子,他在不断疑惑和探索中,获得豁然开朗的乐趣。在这里,我推荐低年级师生阅读《小猪唏哩呼噜》、《王一梅童话系列》、《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等童话和《爷爷一定有办法》、《大卫,不可以》、《逃家小兔》这类绘本故事;中年级师生可阅读《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爱的教育》、《大林和小林》、《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学作品;对于高年级的师生,共读《草房子》、《小王子》、《城南旧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文学作品和中国古典名著是不错的选择。当然,不同的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具体的选择应该以各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为依据。读这样有一定坡度的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技巧,获得心智的成长。三、师生共读的方法。1、创设环境,激发兴趣。首先,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在班级中设立阅读角、图书架,定期更新阅读的内容,还随时让学生带自己家中喜欢的图书,充实班级图书架,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同时还要注意提供充足的图书阅读时间,保证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其次,班级的环境设计应在观赏性和艺术性的基础上辅助以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介绍,这样图文并茂,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再次,创设互动的阅读环境。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学生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交往等的相互作用。在阅读中,除了进行师生共读、师生交流外,同伴交流、合作阅读也能补充、完善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令他们产生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感。低年级阶段,如让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一同阅读,互相讲述书中故事,这样还能起到带动的作用。众所周知,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个种族,这与他们对孩子的知识教育是分不开的。在犹太人种族里,当他们的孩子刚刚懂事的时候,孩子的母亲就会将蜂蜜滴在书本上,让孩子们去尝一尝书上的那一滴蜂蜜的味道,旨在让孩子知道书本是甜的、知识是甜的、智慧是甜的,使他们从小就像爱吃蜂蜜一样爱啃书本,在幼小的心灵上打下热爱读书学习的烙印。同样,在阅读环境的创设中要让孩子时时处处感受到一种愉悦的情绪,他们才会更加爱上书、爱上阅读。比如在阅读角中,我和学生一块儿给它取名叫“快乐书吧”,使他们一听名字就能感受到阅读是快乐的,是甜的。可想而知,如果我们的孩子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一本本有趣的故事书,目光所及之人都在兴致盎然地阅读,他们怎么会不喜欢书本,怎么能不爱上阅读呢!2、利用平台,激情诵读。身教重于言教,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早读或辅读课等平台,轻松愉悦地与孩子一同诵读。教师每日精心挑选美文一篇或一个精彩片段,努力琢磨作品的感情,把握朗读基调,朗读时力求声情并茂。老师在诵读时的愉悦直接感染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老师精神专注地去读,就是无声地在告诉孩子:优秀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认真去读!老师心情愉快地去读,就是明确地在告知孩子: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很快乐,只有乐读的人才能体会到![2]朗读后与学生简单交流,哪怕学生说出知道了一个词,欣赏了一句优美句子,知道了一个情节,得到一份感动,教师都应加以赞赏,赞赏中促进了愉快分享。我们每天这样带领孩子轻松愉悦地读上一节课,一个月,一个学期……渐渐地,学生读书有了兴趣。每日一读,读到精彩之处,学生或叹或诧,或喜或忧,情跃于表,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不到的效果。3、引向课外,家长助读。长期的师生共读,充分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此时,学生已不满足于教师的每日一读,而把阅读当成渴求性的自我行为。教师可以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自己寻找书文,由课内引向课外,由学校走入家庭,努力达到爱读书,会读书。同时,可以鼓励有兴趣的家长参与进来,开展亲子共读,学生阅读的兴趣会大大提升,遇到不懂的内容也会及时得到解答。“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史斯克兰·吉利兰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 “亲子阅读”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亲子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亲子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亲子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通过调查,我为亲子共读推荐两种主要的方法:大声为孩子读书和持续默读。这两种方法像一对不可分割的孪生子,最好能结合采用。大声为孩子读书,就是为孩子念书,读出声音来。建议在家庭中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比如在上学前、晚饭后或临睡前,为孩子读一本书,每天至少5-10分钟。选择图书,主要选择故事类或其他适合大声读的书,关键是孩子喜爱的书。大声读的活动可以一直坚持下去,至少到孩子小学毕业。持续默读,就是在家庭中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确定为默读时间,家庭的全体成员各自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报纸、杂志,安静地享受阅读,每天至少5-1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不提问、不讨论,不监督孩子的行为,也不要求做任何读书记录或写读后感。如有可能,这种活动最好一直坚持下去。4、展示交流,内化赏读。 学生阅读的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可是他们读懂了多少?理解了多少?吸收了多少精华?我们可以通过定期的阅读汇报交流或展示课来检验学生阅读的成果。阅读汇报课要以学生为主,把主动权教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充分展示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体验和成果,教师只要起到穿针引线的辅助作用或担当一个活动的主持人即可。阅读汇报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诗歌、朗诵、绘画、表演……在课堂中,学生不仅动手、动嘴、动脑、动心,在掌握读书方法的同时融入了自觉读书兴趣昂然的氛围中,更加使自己的理解、思维、言语和表达等诸多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去年,我校“作家进校园”活动中迎来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期间我执教了一节《恐龙的宝藏》阅读汇报交流课。这节课,我设计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环节,上课开始直接从书中的“下雨天也是晴朗的”一句读书名言导入,然后采用了看介绍、猜猜故事人物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出三个学生扮演的主人公恐龙兄妹阿迪、阿木和阿莉出场。在学生展示阅读成果的环节中,我以三个小主人公为线索,分五个章节“虚形龙在遥远的过去 ”、“恐龙在城市里”、“虚形龙在玉米地”、“寻找宝藏的路上”、“虚形龙重建家园”再现了故事情节。学生分成五个汇报小组,有的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有的展示精彩片段朗读和读后感想,有的表演小组排练的课本剧,有的合唱友谊之歌,还有的设计了环保宣传语……形式丰富多样。最后,学生纷纷把自己寻到的“宝藏”――写有自己阅读收获的树叶卡粘贴在黑板前的“智慧大树”上,达到本节课的高潮。这节汇报课上,学生们个个神态大方,神采飞扬,真实地展现了自己阅读《恐龙的宝藏》一书后的感想和收获,也展示了自己的个人风采,本节课受到作家本人的高度评价。这样的师生共读交流,学生阅读兴趣持久,教师给予学生的是阅读的拐杖,而学生掌握的是打开自能读书的金钥匙。当然,最重要的是情感的体验,切忌用技巧把文章分析的支离破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8f6daa0a58da0116d174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