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五大魅力感动人心 去年我在网上找到《弟子规》的MP3和相关内容后,很兴奋,通过认真学习,感觉非常受用。于是,又动员了老婆、女儿一起学,听《弟子规》MP3,看光盘。听了几节课后,他们都觉得很受教育。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要是早听几年,可以少走不少弯路。但人总是不肯听劝,就象我们小时候不肯听父母的劝一样,总是嫌他们啰嗦与麻烦,宁愿自己失败了重新来过,但人生又有多少时间可以让我们重头来过呢? 问老婆听了讲座的感受,她说:看了《弟子规》起码是不担心女儿了,因为她有好的品性与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起来,她的一生应该会走得比较好,心里也就放心了。以前想让她从医,是为了让她为大众服务。现在不强求,我不再象以前那样放不下了,即使将来高考不顺,也不会那么揪心了。出路很多:国内升学、出国等等。我也知道她一生奠定好的道德基础会与别的孩子不同,无论怎样他都不会成为坏人。以《弟子规》来衡量,她是成功的。一个人的收入、成功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德行好了,自然会有好的事业。 几个月前,我给73岁的母亲打电话问候时,她说最近学《弟子规》进步很快,感觉真好,就是后悔学得太晚了。 自1994年,台湾学者王财贵教授在台湾发起了读经教育,目前,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许多国家的华人华侨的孩子也加入到“读经”行列之中;在中国也有几百万的孩子走入“读经”的行列中。“读经”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即经典之作,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老子》、《庄子》、《诗经》、《易经》、《唐诗三百首》等等。这些书代表着人类的最高智慧,具有永恒的价值。尤其《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下面就将我感受到的《弟子规》五大魅力,分享给大家,请予指正。 一、《弟子规》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 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弟子规》开篇《学而》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尤其是开篇第六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告诫我们“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品味《弟子规》,文字简练、合辙押韵、内容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蕴含了深厚思想力量。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曾经绽开过无数朵绚丽多姿的奇葩,而《弟子规》独特的魅力确实让我为之惊艳。 回忆当初女儿在背诵《弟子规》时,工作了一天的我躺在沙发上,竟昏昏睡去,朦胧中,感到女儿把毛巾被盖在我身上,轻轻醒来,有些感动,女儿比以前更关心人了,依偎在我的身旁,“爸爸辛苦了,休息一会儿吧!”。和女儿一起背诵这篇“入则孝”,感受着中国古典经文的魅力!《弟子规》真是当今净化社会人心的良药,是启迪我们心灵的钥匙,因此,学习、力行《弟子规》,是做人的根本、是创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是我们生活、事业成功的保证。最为简单的道理,最为朴实的文字,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带给我们的是终生受益的智慧。 二、《弟子规》可以成为社会矛盾的调节器。 学习《弟子规》后,我在工作中的受益也很多。现代企业管理贵在形成一种员工自我管理的模式,而管理的实质是人“心”的管理。当今浮躁的社会,唯有先圣先贤流传给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才能“束”住人的心,而集先贤的思想于一体的《弟子规》就是具有这种“魔力”的经典。它是企业最好的管理宝典,被不少企业用作为企业员工培训的资料。《弟子规》从这六个方面阐述了为人处世的方法,是人的行为准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是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生产经营的好坏与发展的前景,关键在人,在于人的素质的高低、人际关系的协调状况以及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因此,员工的人品是相当重要的。而企业家常常感到德才兼备的人难求,倘若企业用《弟子规》来培训员工,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规范人的行为的《弟子规》一句话一个道理,一句话一种思想。“勿畏难,勿轻略”,是说人要懂得不怕困难,懂得事事要谨慎,不可随便,不可轻忽。“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断形成恭敬心。“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讲一个人负责的态度,让条不紊的做事方法扎根。也无怪乎一些亲身体验过《弟子规》管理魅力的企业家说:“再也找不到一本比《弟子规》更好的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了。”可见,《弟子规》就是企业管理的宝典。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放在企业中来说就是,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孝悌,在家孝敬父母才会忠于企业,忠于上司,学会了尊重父母、兄弟,处理好了家人的关系才会在企业尊重上司、同事,与他们和睦相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兄道友,第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先有了家庭伦理,才会有企业伦理。换言之,企业也应该当家庭一样来管理,让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来爱护,把自己当成家的主人来尽全力而为之。 同样的,企业的领导者能够把孝悌的风气带到他的企业当中,整个公司的凝聚力就会很强。企业只有有了仁德,才会让员工甘于忠诚,甘于奉献。“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作为领导者,更要修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大学》说:“有德此有人。”自己有了德行才能赢得真正好的人与你一起公事,也才能为企业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因此,如果企业领导者能够把谨言慎行的态度,整个深植在公司的文化,做人做事的分寸就很懂得拿捏。又懂得延伸到泛爱众,爱一切同事、爱一切客户,所凝聚的人和就会愈来愈强。有人和,怎么可能会赚不到财富? 企业的根在家庭,企业的生命基础是企业文化。唯有《弟子规》能够让这两者很好地融合起来。据说,有个企业让员工学弟子规,一年下来,企业变得非常和谐。“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企业员工之间没有了“扬人恶”、揭人短,大家就“德日进,过日少”,就非常和谐了,而且也与家人相处得更加和睦,对家就像对待企业一样负责,对企业也就像对家一样负责。同时,他们对外则做到了“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让顾客对企业充满了信任,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弟子规》早已深入员工的心灵,变成了企业的文化。像这样,想让企业文化内化与心,固化于制,外化与形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只有卓越的企业文化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901c24326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