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结构·炼字——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谈古诗教学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情境·结构·炼字——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谈古诗教学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初中的语文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古诗词教学的高效性和趣味性是很多老师头疼的话题,本文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谈古诗教学,尝试寻找挖掘古诗文化瑰宝的钥匙。 关键词:古诗教学 情境 结构 炼字 语文教学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们能够获得识文断字的能力,进而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是通过语文学习,学生们能够对道德典范以及思想审美等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规范自身的行为,实现道德理念的提高和升华。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古诗教学占有重要的比重。通过古诗教学,学生们可以对汉字的灵活运用有更深的了解,可以对汉语构成的语意境界有更深层的掌握。基于此,本文就以《次北固山下》为例,对古诗教学中的情境、结构、炼字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一、情境 情境是诗歌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述的内容,因为通过情境的塑造和讲述,学生们对于诗歌表达的思想和作者本身的情感倾向会有更加深刻的把握。就《次北固山下》而言,“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客行远方的场景,而“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则对行舟的具体情况有了进一步的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将整首诗的意境放大,所以画面不再是行船和江潮,而是变成了浩瀚的大海。就整首诗的意境来看,全诗从最开始近景描写一直扩展到远景,整个意境变得开阔,而“客”的孤寂形象也更加突出。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对诗歌的意境进行更加深入的领悟,可以采用两个办法:第一是朗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不断的朗读过程中,学生对诗歌本身意蕴的理解会进一步深化;同时,有感情地朗读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诗歌意境的变化,进而更形象、更深入地领悟诗歌的意境。第二是进行遐想。想象的空间是无穷的,透过诗歌文字的描述,进行相应场景的遐想,学生们在思想上会身临其境。 二、结构 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结构的把握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诗歌的特点就是用凝练的语句表达出丰富的意蕴,所以其结构的短小性特点比较突出。虽然说诗歌的结构较为短小,但是其内在的层次划分却非常的鲜明,而且这种结构的转换都是通过跳跃性来完成的,所以要进行诗歌的具体结构分析,需要对跳跃性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歌中,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描写的是“客”所处的环境,而颈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的则是行船的具体情况,颔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表现的是新旧的交替,而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则是作者具体情感的寄托。就整首诗而言,每一联看似独立,但是其内在又有着逻辑性,这种顺着逻辑进行的画面转换就是一种跳跃。就整首诗的结构来看,首联和颈联是非常明显的环境描写,重在意境的渲染和烘托,而颔联则是结构的转折,由景入情,进而引入新旧交替,这样就为尾联思乡之情的传递做好了铺垫。整首诗的结构可以划分为三部分,即写景、转折和入情。这三个结构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最终构成了整首诗完整的结构,进而表达出了具有完整性意蕴的情怀。 三、炼字 炼字是古诗教学中又一项重要的内容,强化学生对炼字的掌握,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诗歌本身的情感表达。同样,在《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有几个字的运用突出表现了诗歌的主旨。第一个字就是“客”,“客”这个字的出现,直接点明诗歌主旨,为整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打下了基础。在古诗中,“客”一般为羁旅或者游子形象,所以它的出现会使得诗歌的思想氛围更加的浓郁。第二个字是“残”,这个字本身的意义就是缺失,在诗中出现这样一个字,诗歌的情感表达自不必多说。第三个字是“旧”。在整首诗歌中,“旧”这个字的出现适合与“年”连在一起的,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年”意味着团圆,但是此时出现“旧年”而不是“新年”,则进一步表明“客”思乡的心情。最后一个字就是“归”。从字面意思来解释,“归”即为回归、归家或着归乡,由一个“归”字,整首诗的思乡意味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归”这个字出现在尾联,和首联中的“客”有了首尾呼应的效果,一个“客”,一个“归”,连起来即为“客归”。通过这样的表达,诗歌的思乡情怀更加的浓厚。炼字在诗歌中的运用不是单独存在的,其与特殊意象的结合使用可以使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就整首诗歌而言,“归”字和“雁”的组合就是点题的代表。当然,除了《次北固山下》,《泊船瓜洲》中“绿”字和“春风”的组合也是思乡情感表达的绝妙搭配。 参考文献 [1]刘晓光 古诗教学中的课堂提问与理答——以李白《行路难》(其一)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02,49-52。 [2]葛玉萍 创设小学古诗教学别样的精彩——浅谈多媒体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0,44-45。 [3]冯华 试论高中古诗教学的现状及策略——以杜甫《登高》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11,29-30。 [4]曹凤艳 把握重难点,提高低年级古诗教学效果——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13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964dba020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