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梁漱溟的教育思想 (三)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建设 晏阳初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世界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他主持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的乡村教育实验。 1.定县调查与中国农村问题的分析 ①晏阳初对定县进行乡村教育实验时,得出了把中国所有的问题归结于“愚、贫、弱、私”,对此他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要进行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 ②但他只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没有看到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的残余才是造成它的根源 2.“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 (1)“四大教育” 晏阳初针对中国民众患有的“愚、贫、弱、私”的四大病因,主张实施“四大教育”进行改造,具体如下: ①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 ②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 ③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 ④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在四大教育中,公民教育是根本,每种教育有针对的克服民众的某种病因,有助于民众教育的进步。 (2)“三大方式” 晏阳初在定县乡村进行的平民教育实验中,针对过去教育与社会相脱节与生活实际相背离的弊端,晏阳初提出了在农村推行“四大教育”的“三大方式”,具体如下: ①学校式教育。主要以青年为主要教育对象,采用导生传习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教育,课本为《公民千字课》; ②社会式教育。主要以一般群众及有组织的农民团体为对象,通过平民学校同学会开展各项活动,使平民学校毕业生继续受教育。平校毕业生是其中心组织。 ③家庭式教育。主要以家庭成员为对象。对各个家庭中不同地位的成员用横向联系的方法组织起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教育内容仍是“四大教育”教育内容中侧重家庭需要与身份特点。 3.“化农民”与“农民化” “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径。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基本在农村,最广大的人口是农民,因此他提出:“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 ①“化农民”是指乡村教育的目的,力图达到改造乡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和农业发展的目的; ②“农民化”是完成“化农民”的目标,是指进行乡村教育运动的知识分子首先要明了农民的一切,努力在农村学习,与农民达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深切的了解农民,懂得他们的需要,才能在乡村进行改造。 (四)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梁漱溟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教育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而对中国乡村运动中,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实验独树一帜,他的基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特殊性分析的乡村教育理论及实践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 1.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①乡村教育是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育是乡村建设的方法。 ②乡村建设是乡村教育的目标。乡村建设是指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良。 ③梁漱溟认为晏阳初指出的中国的问题是中国的表象,不是深层次原因,他认为中国的问题并不是其他问题,就是文化失调,而解决文化失调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 2.乡村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a397d0f9c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