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偏食问题的一些想法 吴 婧 在班级进行了两年多的“建构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途径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研究”,我班幼儿在饮食习惯养成上有了很大进步:饭前会主动洗手,饭后擦嘴、漱口,收拾自己的桌面。幼儿在日复一日的游戏、学习中,研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是值得我们高兴与欣慰的。 然而在班级中,有一部分孩子挑食、偏食的习惯却始终存在。虽然我们通过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让孩子了解各种蔬菜含有不同的、我们人体必须的维生素,让孩子知道了挑食,偏食对身体的危害,但是由于个人口味、习惯等原因,孩子仍然存在挑食、偏食的问题。 在发放了家长问卷调查后我发现,偏食的问题在班级中还不明显。但在回家之后,孩子对于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仍是“不伸筷子”。通过分析、询问,孩子幼儿园与在家表现“表里不一”的大有人在,其原因是因为在幼儿园里有老师鼓励、同伴监督,孩子为了在老师面前表现得更好一点等多种原因。而在家里,孩子是做惯了“小皇帝”、“小公主”,不想吃、就不吃。 于是,我萌生了是否能利用家园合作的方式来改变这一现象的想法。可是家与园的共同教育又要如何开展呢?光让家长回家跟孩子讲道理肯定是行不通的。 在阅读了一些幼儿心理教育的书籍后,我发现《幼儿心理魔法书》中有关于幼儿偏食问题的文章。书中说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不喜欢吃某种食物的,决定孩子对于食物喜好的关键反而是外界各种不同的刺激所造成的。可能家长无心的一句话:“我不喜欢吃这个食物,我觉得它的味道不好。”孩子听了就会记在心里,当成人要求孩子再去吃这种食物时,孩子就会产生排斥的心理;也可能因为孩子真正觉得这个食物味道不好,不适合自己的口味而拒绝。而在孩子拒绝某种食物时,家长往往勉强孩子一定要吃、必须吃,更让孩子产生厌恶的心理;也有家长在孩子拒绝某种食物后就从此以后再也不做这样食物,而去寻找其他的营养替代品。 在书中,我还看到了一些应对孩子挑食、偏食问题的方法,其中让我颇想动手一试的就是“用循序渐进法更换食物”。因为本身我自己对于烹饪非常感兴趣,经常会在家里上网搜寻一些家常菜肴的新式做法。而做出的菜肴虽然一样的材料,色彩、口感的新鲜体验却常常让人食欲大增。而这样的方法对于孩子也应该有效,另外由于用这个方式来改变孩子的挑食、偏食问题对于孩子来说是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我想,孩子也不会排斥好看又“好玩”的食物吧。 在详细阅读了章节内容,我有了最初的构想:先让幼儿在幼儿园里自己动手做一道用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做成的菜肴,再让幼儿在愿意品尝的基础上,将这道菜肴的做法带回家。回家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同制作、分享这道菜肴。这样是否就能改变食物在孩子心中存在的现有印象,让孩子从不喜欢吃逐渐转变为可以尝一点。最后,再请家长配合,将这种食材变换不同的做法,并与孩子一同制作,是否就能让孩子逐渐喜欢上这种原本不喜欢吃的食物? 我想,这是一个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潜移默化的改变孩子习惯的好方法,非常值得一试,毕竟理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永放光芒!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a618acba1c7aa00b52acb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