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比照结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从……到……”的结构形式写出了一个儿童入学前后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不同心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欢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了不满。 比照,在这里是比较对照的意思。文章正是由于将入学前后的生活两相比较对照,才使主题突出起来。 对文章的比照,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理解。其一是生活环境的比照,其二是生活事件的比照。先说生活环境的比照。入学前,“我”的活动天地是百草园。这是一个“很大的园”。那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有鸣蝉、黄蜂和轻捷的叫天子;还有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和蜈蚣、斑蝥之类,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他们是那样的可爱,令儿童们玩赏起来十分有趣。所以说,是“我的乐园”一点不假。作者在写到这些的时候,用了一组词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既写出了园中乐趣无穷又写出了儿童喜欢玩耍的心态。但是入学之后“三味书屋”就不同了。作品中是这样写的:“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个场面在一个儿童的心目中是多么单调乏味,憋闷得慌,即使有新奇感又能维持多久呢?书房后面也有一个园,但很小,这第 1 页 在儿童的内心世界里占不上多大位置而失去了吸引力和趣味性。整日把天真活泼的小孩子拘限在这里,难道不是禁锢?其二是生活事件的比照。入学前,在百草园中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和事情,如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可以牵连不断地拔何首乌的根,致使弄坏了泥墙也在所不怕。冬天可以在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之后用闰土的父亲传授的方法支筛捉鸟。作者在描叙这些的时候,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入学之后又能干些什么呢?“只要读书”!在书房后的那个小园里虽然也玩着折腊梅花、捉苍蝇喂蚂蚁之类的把戏,但必须是“静悄悄地没有声音”,而且玩的人不能太多时间不能太久,甚至被先生呼唤回屋里也不敢一齐同行。虽然也有的在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或画画儿,但那也只是在文章读也读不懂时的无聊所为,那也只能是在先生读书入神无暇顾及他们时的偷偷所为。 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关于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许多参考书只是从故事的好坏性质上谈它的可批判性,甚至有的觉得这一部分是多余的累赘,他们完全忽视了其在文章内容结构上的作用。美女蛇的故事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而事实上,越是妖魔鬼怪的故事越容易吸引人,特别是对那些天真烂漫的小孩子更觉得有神秘感。这个故事看似信笔插入,而实质上决不是作者枝枝蔓蔓地旁逸斜出。它正是和“我”入第 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a6a06b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