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钻石颜色 钻石颜色实际是指其无色的程度。 对大多数珍贵钻石来说,其颜色鉴定标准取决于它的无色程度。 一颗不含杂质且结构完美的钻石就像纯净的水滴一样,是没有颜色的,具有很高的价值。GIA创立了 D-Z 的颜色分级系统, 通过在精确受控的照明、观测条件下,把钻石跟“比色石 ”比对,来鉴定其无色程度。 GIA的D-Z颜色分级系统是业内使用最广的等级鉴定标准。D级是钻石的最高色级,代表完全无色。从D到Z,随着颜色的加深,钻石等级逐渐下降。 尽管钻石之间的颜色差异细微得让非专业人士难以分辨,却会造成钻石品质和价格上极大的差别。 为什么GIA的颜色等级系统由D(无色)开始? 在GIA创立D(无色)至Z(淡黄或淡褐色)的颜色等级系统之前,市场上出现过多种等级系统, 例如A、B、C(使用时并无明确定义), 阿拉伯数字(0,1,2,3)还有罗马字母(I, II, III), 加之描述用语也不统一,例如“宝石蓝”或者“蓝白色”,混乱的标准一度造成了消费者的困扰。 鉴于这样的状况,GIA的专家们决定创立一个全新不同的颜色等级系统。因此,决定由D字母开始对颜色进行分级。 因为GIA的等级系统清晰明了,很快被大众所接受, 而其他的等级系统也逐渐被摒弃。 二、钻石净度 钻石净度是指其无内含物和表面特征的程度。 天然钻石是碳元素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形成的。而这一过程,也导致了每颗钻石有内部的特征,称为 “内含物”, 在钻石表面的则称为“表面特征”。 对钻石净度的评定,包括了对上述特征的数量、大小、可见度、类型、位置和其对钻石整体外观的影响程度的鉴定。尽管世上没有绝对完美无瑕的天然钻石,但净度越高的钻石,价值越高。 GIA钻石净度标准,分为6个类别,11个等级。 •无瑕级 (FL):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没有任何内含物或表面特征。 •内无瑕级 (IF):在 10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内部没有任何内含物。 •极轻微内含级 (VVS1 和 VVS2):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内部有极微小的内含物,即使是专业鉴定师也很难看到。 •轻微内含级 (VS1 和 VS2):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的内部有微小的内含物。 •微内含级 (SI1 和 SI2):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钻石有可见的内含物。 •内含级 (I1, I2 和 I3):钻石的瑕疵在10倍放大镜下明显可见,并且可能会影响钻石的透明度和亮泽度。 钻石的内含物和表面特征通常都非常微小,只有专业的钻石鉴定师才能看到。肉眼看上去,VS1级钻石和SI2级钻石可能完全一样, 但其品质和价值却相差极大。因此,专业精准的净度鉴定非常重要。 GIA的净度等级系统是如何产生的? 如同颜色等级系统,宝石鉴定行业所使用的净度等级系统也在市场上造成一定的困扰, 例如“镜下无瑕疵”,“不洁”等,为了规范市场,GIA创立了清晰统一的净度等级系统, 在全球广泛使用,非常利于珠宝的交易。即使珠宝商说日语或法语,你都能听到像VVS1或是SI2这样规范的专业用语。 什么造成了钻石的内含物? 钻石的形成过程中,微小的晶体可能会包裹在里面。有些情况下,微小晶体可能导致钻石原子结构异常,从而形成钻石的内含物。 三、钻石切工 钻石切工缔造钻石璀璨光芒。 高折射率造就了钻石的璀璨光芒,使其闻名于世。许多人会把钻石切磨型式等同于钻石的形状(圆形、祖母绿式-方形、梨形)。 实际上钻石切工等级取决于其刻面与光线的相互作用结果。 从原石到成品钻石,需要复杂的工序和精湛的切割技艺。只有经过精心雕琢的切磨比率、对称性和打磨抛光,才能完美展现钻石独有的璀璨光芒。 切工对于钻石的外观和价值至关重要,并且是4C标准中最复杂、技术要求最高的鉴定标准。 为了确定一颗标准圆形明亮式钻石的切工等级(钻石首饰上最常见的形状),GIA会计算出各个刻面的比例, 这些比例会影响钻石正面朝上的外观。由此,GIA可以鉴定每一颗钻石在光线与刻面相互作用下形成璀璨的视觉效果的程度: 明亮度:由钻石内部及外部反射出来的白光。 火彩:白光被分析成七彩的光谱色。 闪光:一颗钻石所产生的闪烁度和由于光线反射所造成的钻石内部明暗区域的形式。 此外,GIA的切工等级鉴定还包括了对钻石与直径的相对比例、腰围厚度(可影响钻石的耐久性)、刻面的对称性和各刻面的抛光质量等钻石设计和切割技术的评鉴。 GIA对D-Z颜色标准圆形钻石的 切工评定 包含5个等级:极优(Excellent)、优良(Very good)、良好(Good)、尚可(Fair)、不良(Poor)。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b1514b17cd184254b3535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