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傻瓜教会我的事情 其实我不喜欢印度电影,又唱又跳又哭又笑的,每当看到这样的片段就猫抓心一样的感觉。几年前在朋友的大力推荐下,看了这部《三傻大闹宝莱坞》,觉得这部电影依然有浓重而挥之不去的印度风味,也是一部被译名毁掉的好片子。影片中的傻瓜其实不傻,让我认真地思考。 读书不该是为了那一张证书。 故事很俗。一所教条严重、刻板无趣的大学里,大多数的学生们都是为了完成父母的使命而机械地学习着,而主人公却特立独行、我行我素,他不以找到好工作,住上大别墅,定居美国为目标,他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用自己的行为给观众们真正诠释了什么是“学以致用”。原本按照故事的开头,我以为这是一个重情义、爱读书的富二代,所以他有资本鄙视学历,忽视那一张最终可以给他带来丰厚收入的文凭。但是故事却峰回路转,主人公只是富人家的园丁,顶着主子的名字才来到学校里,甚至自己将来连一张写着真实姓名的毕业证书都没有。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主人公是一种精神象征,是一种信念,是真正的以读书为乐,甚至已经崇高到了“学习是为了丰富人生,而不是享乐人生”的境界。而反观现实社会中,大多数人为了一张文凭一张证书而参加各种学习班辅导班,不造文凭不混文凭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试问有谁能够做到真正享受读书学习的乐趣和过程,而忽略最终的哪一张证书? 读书应该为了自己的理想。 主人公鼓励朋友勇敢追求自己的真正理想:“知道我为什么得第一名吗?是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你的兴趣是什么你知道吗?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吧,发挥你的才能。想象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要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这后果有多可怕?” 按照别人的意志行事,其实是没有主见的盲从。如果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在别人的安排下,而没有个人的意志和主见,那是个什么样子?应该会比较无聊吧,或者用电影中所说的“可以过得很好,但是一辈子都不会有快乐。” 做人要有理想,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都教育学生的话。但学生的理想是不是他自己真正的理想呢?或许有很多孩子是为了完成父母未完成的希望而跨入某一行业,为了弥补父母年轻时留下的遗憾吧。这样对于孩子精神的绑架,即使是孩子将来衣食无忧,也还是不人道的。 “人生如果没有任何理想,就按照别人给自己规划好的走下去,这样的一生是不是属于自己呢?”《少林足球》里的这句台词让我始终没有办法遗忘,尽管有时候觉得这话真是烂俗。但确实,做人如果没有了理想,那跟咸鱼也就没有多大区别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b453cc565ce0508763213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