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出自印度的青春励志片,这部影片为我们形象生动的演绎了一个打破常规的兰彻和两个很有个性的朋友的成长故事,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学习,学术,学习方法和态度的问题。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兰彻的两个好朋友拉加和法汉,在寻找消失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的故事。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只有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这种教育,只会抹杀个性。而兰彻却不愿意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观念。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具有400多项专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做回了真正的自己。而他的朋友法汉却不喜欢工程师这个职业,他的理想是动物摄影师。在兰彻的激励下,他说服了他爸爸,成了一位成功的动物摄影师。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之一兰彻,他不墨守成规,不喜欢填鸭式学习法、死记硬背,大胆向院长“病毒”提问。他能够用一点柠檬汁让一个只知道用金钱衡量一切的“标价条”现出原形能用助力车送室友的病重父亲去医院急救更能用由汽车电瓶连接而成的电源来驱动用吸尘器改造而成的吸引器在一间教室里帮助主任的女儿安全分娩„„他这种积极向上、毫不妥协的天性深深影响和重塑了两位室友那被世俗厚厚掩埋的内心。他们在兰彻的真诚帮助下慢慢战胜自我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我们学习不光为了学习,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用,为了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有效的应用,不能死记硬背,而是去理解,去消化,在生活中灵活的应用,并根据现有的知识做到创新突破,在一堆死的东西中发现闪光点. 在这部电影中与兰彻对应的是一个绰号是“消音器”的同学。他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不但自己努力学习而且还会在考试前夕给他认为的对手送美女杂志以削弱他们对自己领先地位的威胁。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影子,为了成绩,奖学金,荣誉或者是证书等一些其他的东西,应付考试,只是看考点或者在考试前一个星期死记硬背,当然这样可以考到一个好的成绩,因此大学现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平时学不学没什么关系,只要靠前复习一下就能考高分。一学期下来究竟真正学了什么往往不清不楚,而一般一个假期回来就一点不剩了,没有人去深入的研究或者是思考,更不用说创新了,所以我们首先要改变的便是对待学习科研的态度。 我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 你要记着信在手上出租车就在门外只需一点点勇气你就可以把你的生活转个身。”当你面临找什么工作、选什么样的人做朋友、选什么样的人结婚的时候这部电影都值得一看或许你的选择就会不一样。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工程学院的教育的确很像当今中国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下,很多学生便不再是学生,成了考生,疲惫地顶着学业的高压,在作业和考试里苦苦挣扎。功利化的教育注重的不是能力,而是成绩。于是,素质教育成了空中楼阁,全面发展成了镜花水月,学习的主人成了考试的奴隶。学习的动力不再是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真理的渴望,而是对“黄金屋”“颜如玉”的渴求。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改变这一现状只能先从个人做起,并以个人影响一个环境,进而一个群体,一个大学,一代学生。 于是,书山有路拣捷径,学海无涯永动机。“填鸭教育”如流水线般生产出一批批像“沉默者”那样高分低能的应试机器固然省事,但违背了因材施教这一培养人才的基本原则,最终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兰彻一样,理解地学习知识,而不靠死读书来应付,这样花的时间会更少。还要学习了某个知识,就要在生活中需要的时候去运用知识,解决难题。更要像兰彻一样讲情谊,不能做“酒肉朋友”,只有真正的朋友能在你困难的时候帮助你。最要我们学习的,是兰彻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和深入的科研精神,有段诗说得好:“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只有突破重重困难,坚持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成功。如果能有兰彻的这些优点,就一定能像兰彻一样成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fac4e4dcaaedd3383c4d3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