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资本论》 这学期我们跟着老师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对这位伟人的伟大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丰富了自我,完善了理念,并且也勾起了我对这门哲学的兴趣。在课外闲暇时间,我从网上下载了马克思的《资本论》阅读。这是一本经典的经济著作,马克思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去阐述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念,全书很少用复杂的公式和晦涩的词汇介绍了资本主义。对这本书的阅读让我了收获到了课本之外的知识,对其思想有了另一方面的了解。 首先,这本书的第一卷向我们介绍了资本的生产过程,而“资本”这个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概念给我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经过网上搜索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我明白了资本其实就是用于物质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和物质资源,而生产这个过程呢,就是以资本生产资本,也就是创造财富。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指用来购买厂房,机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资本,它并不能带来剩余价值。可变资本是指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可变资本能带来剩余价值。这一卷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商品的本质,货币的来源和与资本之间的转化,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的积累过程等等。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阐述中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以剩余价值作为生存的基础。产业资本家取得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取得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家取得利息,大土地所有者取得地租,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第二卷马克思详细的阐述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对单个资本的生产和流通考察其循环的周期性,以及资本周期和剩余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出了资本循环理论和资本周转理论。也就是关于资本之间互相交换所产生的效应。从最初的形态——货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等阶段,从货币资本这一起点转换到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个过程就是产业资本的循环。通过这样一个循环,资本家们就将劳动力所带来的剩余价值中得到了利润,也就是劳动力所创造的资本和资本家发给工人工资的资本差。回到资本家利用剩余价值剥削工人为自己制造利益这一主题,货币资本是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就是在生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则实现了剩余价值。这就是马克思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 第三卷主要阐述了剩余价值产生利润的过程和对利润率和超额利润的一些介绍,介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还有关于剩余价值转换到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资本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分析了工资变动对生产价格的影响。马克思还分析了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和影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然后对全书做一个总结,马克思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收入分配的源泉,还有价格变动的影响。揭示了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内在联系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正如牛顿力学定律揭示了宇宙间所有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一样,马克思的《资本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它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马克思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以及自己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解和判断,果断指出了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工人阶级的丑恶本质,揭穿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秘密,也阐述了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之所以贫困的原因。 在全书的各个篇章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对资本主义社会整体的批判和仇视,在深刻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基础上,作者证明了这一发展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 虽说《资本论》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著作了,当今社会发展又是如此的迅速,但其中的理论还是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期的环境下,应该发展并创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因为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时的客观条件与现代有巨大的差别,科学原理应该在特定的条件下对特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也不是死板的条例,所以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发展中创新。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坚持走马克思主义道路,为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而奋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b4eb1eeb8f67c1cfad6b8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