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为直终必弯,养狼当犬看家难„„ 老师、同学们好!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个六尺巷的故事。在安徽桐城有一个名胜古迹叫六尺巷。顾名思义,六尺巷就是一个2米宽的小胡同。这个很平常的小胡同怎么会成为名胜古迹呢?他的名字又是谁给起的呢?下面就听我给您慢慢道来。 话说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就在安徽桐城,张英在朝中做了大官,家人当然也觉得很荣耀,很有依仗。一次,张家人和邻居吴家人在老宅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中间有块2米宽的空地,双方都想据为己有,由于是祖上的产业,所以这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两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 于是就把官司打到了县衙,县太爷哪里敢受理大学士家的案子,让他们自行调解,张家人不服,立即飞书到京城把这件事告诉了张英,希望张英能出手摆平此事。张英看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挥笔在来信的后面写了一首诗,交给来人,命他火速带回老家。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好办法,或是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却是一首打油诗,诗曰:“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们一想,都觉得“让”是解决纠纷的最好办法。于是立即将院墙退后了三尺,邻居们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宽容忍让的态度。张家的做法感动了邻居吴家,吴家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以后还成为了好邻居。 从此,在两家之间,就有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后来,康熙皇帝听说了这件事,为表彰张英的谦让精神,特为此巷题名为“六尺巷”,这也就是六尺巷名字的由来。 这条几十丈长的巷子虽然很短,但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我们同学们也应该学习张英谦让、包容、大度的精神,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互敬互谅,互相帮助,有了小矛盾、小摩擦,互让一步,那么我们班就会成为全世界最和谐最团结的班级了。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ba07078bb68a98271fefa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