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秋雨-千年文化——读《文化苦旅》有感(1500字)

时间:2023-03-20 11:37: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世秋雨千年文化——读《文化苦旅》有感

有人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然而却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的身体和灵魂皆已在旅途之中。

都江堰、莫高窟、阳关、喀什、杭州、黄州、宁古塔、避暑山东庄、天一阁……余秋雨顺着文化的印记到达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初读《文化苦旅》,伴着余秋雨的脚步,一幅壮观的文化长卷在眼前展开。

一个两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没有西风残照下的废墟,没有成为考古学家们的难题,而是直到今天还一直执掌着亿万人的生计。都江堰,以其之瑰丽在四川平原上渗透延伸。靠近它,感受到的是飞奔的力量,是喧嚣的生命。急流浩荡,大地震颤。都江堰成就了美丽富绕的天府之国,成就了唐宋计人出川入川的千古华章。就像一匹千年前的骏马,没有成为泥土间的化石,没有成为古墓里的雕塑,而是直到今天还跃躅在家园四周的高坡上,守护着每一个清晨和夜晚,生生不息。

而当我们的脚步踏上甘肃的那一片土地,看到的是漫天黄沙,冷的月光下,映出莫高窟伤痕累累的身躯。我不知道余秋雨是以怎样的心态来游历此地,可我却分明随着他的文字,向着王圆篆,向着蒋孝琬,呐喊着住手!快住手……”莫高窟几经折腾,渐渐荒凉。但它并没有死,依然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唐宋元明清,历代文化皆融于它一身,它是河西走廊上的一个博物馆,也是半部中艺术史,是几大文明的交汇点。它因深厚而沉默,因沉默而深厚。余秋雨说:莫高窟被那些文物拉得很长很长,几乎环绕了整个地球。我不知道这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悲哀。

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仿佛又看到了那个一袭青衫,泛舟游于赤壁之上的东坡。被贬黄州,带着浑身官场和文坛泼的脏水的他,却在这样一个小地方找到了心灵的归属。身边无一亲朋好友,他却在这样的无言孤独中,一步步地成熟了。他渐渐归于清纯和空灵,他经历了一次整体的脱胎换骨,像是命中注定,又像是千古奇迹,那道神秘的黄光射向黄州,千古华章即将产生。

旅途仍未结束,在余秋雨身后:

有集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技巧的沙漠隐泉月牙泉,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粗矿以明丽。

有贯穿着陆游、辛弃疾梦中穿越沙漠冰河的马蹄声的阳关,曾经的古战场,纵使终成废墟、荒原,……且忆且思,三喜且泣。这样的一位学者,行走于天地之间却也验证过那人生旅途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宏广。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杭州,吴越王、白居易、苏轼在这里呈现出了一个关于自然、生态、美丽、人间的贯穿千年的人文宣言。

有饱含热河雄风的承德山庄,在历史车轮的推动下,紧闭了大门,无助地望着那些远去的身影。

有饱经风雨的天一阁,在历史的长河里浅唱着哀曲……

且忧且思,且喜且忧。没有哪一种文化是全能的,中华文化亦有其伤心史,但也正因为如此,中华文化才会有血有肉,才会在五千年之后仍能让世界惊叹不已。

山河间的实际步履,使一切伟业变成了寻常风景,因此也使我们变得轻松。人类本应把一切都放下,放在山河之间。因此我们也就找到了终点,价值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我想这大概就是余秋雨之所以执意于文化苦旅的原因了吧,这样一位学者,行走于天地之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bac2968f1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