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儒作文

时间:2022-07-31 07:03: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伯儒作文

在这样多种类的文体中,记事记叙文是最基础的文体,一般来说,我们写作训练,都是从记事记叙文开始的。

那么记事记叙文又怎样写呢?

那就看我们是怎样做事的。我们怎样做事,就怎样写事。 那么我们是怎样做事的呢?

我们是用伯儒行为做事的,所以,我们就用伯儒行为句来写事。 二:伯儒行为和伯儒行为句。 1:基本概念:

伯儒行为就是人做事的种种行为的总称。伯儒行为共有六种:动作、看见、说话、听见、感觉、想。

把伯儒行为表达出来的句子,叫伯儒行为句。伯儒行为句亦有六种:动作句、看见句、说话句、听见句、感觉句、想句。

有人也许会提出,会不会有第七种伯儒行为呢?就我的看来,是没有的。或者没有发现吧。关于这个问题,大家看完讲座再来讨论比较合适。

2:句子的基本形式: 句子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伯儒行为句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我们为了教学的方便,规定了每一种伯儒行为句的基本形式。这类句子简称句子的基本形式。

我们把不同于句子的基本形式的句子形式称为句子形式的变化式。简称句子的变化式。

就一种句子而言,基本形式只有一种,而变化式有无数种。基本形式并不一定比变化式优越。但作为初学者,写句子还是写基本形式为好。

3:下面举例说明各种伯儒行为和各种伯儒行为句的基本形式。 1)动作行为——动作句: 我们是用身体做动作的。

把动作表达出来的句子,叫动作句。

动作句的基本形式是:先写做动作的人,再写动作。 动作句=+动作 1:老师拿起笔。

解释:先写做动作的人(老师),再写动作(拿起笔)。 2:她站在站台上。

解释:先写做动作的人(她),再写动作状态(站在站台上)。 3:它仰着头。






解释:人可以做动作,物也可以做动作。物不光指动物,也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无生命的物。

我们要指出的是,动作有两类:动态的动作和静态的动作。 动态的动作是指身子或身子的某一部分在运动中。例如:

A:他弯下腰。 B:小明眨眨眼, C:我按了一下鼠标的左键。

静态的动作,是指人的身体或身体的某个部分处于某种状态中。此处‘状态’这个词的意思,一般等同于‘姿态’或‘姿势’。例如:

A:我看着显示器的屏幕。 B:小明坐在转椅上。 C:钢笔躺在桌子上。 各位有兴趣,可以在回复中写几个动作句试试看。 我建议你写你正在做的动作。

如果你要教小孩子写句子,你就做一个动作,让他写出相应的动作句来。越小的孩子,就需要越多的练习。

2)说话行为——说话句。

说话行为是用‘嘴’这个器官做出的。 把说话行为表达出来的句子叫说话句。

说话句的基本形式是:先写说话的人,再写冒号,再写话的内容。而话的内容,要用双引号引起来。

既: 说话句=+++“话” 1:他说:“天气太热了。”

解释:先写人(他),再写‘说’, ‘说’字后面要用冒号‘:’,再写话的内容(天气太热了。),话的内容要用双引号括起来。另外,我们要指出的是,这个‘说’也可以是‘问’‘答’ ‘唱’‘哭道’‘大叫’‘喝道’‘自言自语’‘嘟哝’„„等。

2:我大吼道:“滚!” 3:小明唱道:“一条大河„„” 4:他呻吟着:“哎哟哟„„”

说话句的形式,对三年级以下的小朋友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多练习了。 各位,你们何不在回复中,写几句呢,就写两句你们想对我说的话吧。






来一段连话吧。

老师看见小明扭头和另一个同学说话(看见),就抓起一支笔(动作),向小明扔过去(动作),笔打在小明身上(看见)。小明吓了一跳(动作),忙坐好(动作)。老师指指他(动作),说:“上课要注意听!”(说话)

说明:1:连话不是作文,只能算是文中的一段吧。

2:‘就抓起一支笔’,不是动作句的基本形式,而是变化式。这句话的基本形式是‘老师就抓起一支笔’,在连话中,‘老师’这个词省掉了。

3)听见行为——听见句。

听见行为是用耳朵这个器官做出的。 把听见行为写出来的句子叫听见句。

听见句的基本形式:先写人,再写‘听见’或‘听到’,再写听见了什么。 既: 听见句=+听见+话或声音。

听见行为也有两种,一种是听见话,一种是听见声音。 1:他听到小明说:“天气太热了。”

解释:先写人(他),再写‘听到’或‘听见’,再写听见的话(天气太热了)。注意,话的内容,仍然要用双引号括起来。

2:我听见妈妈在门外喊:“吃饭啦!”

3:我听见妈妈在嘟哝:“这孩子,怎么老挂在网上不下来呢,这样下去不得病才怪呢!”

4:我听见爸爸问:“他现在就没有病吗?”

现在可听见有人讲话了?写下来吧。

5:他听到“怦怦”的枪声。

解释:先写人(他),再写‘听到’或‘听见’,然后写声音(怦怦)。声音要用双引号括起来。

关于声音加不加双引号,或者是加双引号还是单引号,现在比较混乱。在我们这里,统一规定加双引号。

6:小明听见一阵“劈哩啪啦”的声音。 7:他听到“吱——”的拉拉链的声音。 解释:拉拉链的声音长而不间断,所以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bbc3d13be23482fb4da4c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