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為人子女到父母的心路歷程 第47其 第6版 郝溪明 「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一首兒時流行的歌曲最近老是迴盪在腦海中,索性分享一下身為雙重角色,暨是當人父母,又是人為兒女所思所見。 前些日子看了二遍『300壯士』,斯巴達人訓練戰士的電影,一改從前自己心中對斯巴達式教育的偏見與嫌惡。由於從大學時代參與輔導工作行列所受到的訓練及認知學習,總認為對待別人應該採取尊重、民主的方式,和平相處,對學生及面對兒女的時候,也應如此才對。在成長過程的經驗,卻事與願違,老一代父母觀念較為傳統,在父母面前,身為兒女者絕不敢多言,更不敢大小聲,無禮地與父母相向或表示自己不同的意見或看法;凡事要孝順,凡事要忍讓,縱使父母的要求無理,也盡量勉強自己配合,努力達成父母期望。 但在欣賞電影中,父母要將年幼的小孩,交給國家去教育,包括體能、意志力及面對嚴峻大自然酷寒及猛獸考驗,既使父母再百般不忍,卻礙於法律規定及國家需要,不得不交出年僅六、七歲的孩子。正因為如此,才能鍊就出偉大情操堅毅如鋼鐵般的偉大戰士,為了保護國家、土地不惜拼上自己的性命,也再所不惜。當面臨強敵壓境,明知不可為卻以300人面對數十萬波斯大軍,雖敗猶榮,死後更流芳萬世,名垂千古。所以從父母的角度來看,過渡溺愛孩子,讓孩子隨心所欲的成長,是愛之適以害之的教養方式,倒不如折衷一下,把斯巴達式及放縱溺愛式二種融和一下,各取其優點作為與子女相處的方式或許來得更適宜。 雖然歐美講究尊重子女的隱私與人權,但在兒女面前,父母總是非常具有權威性,因為尊重是互相的,父母與兒女,雙方皆要在行為舉止和相處之中,由內心做起,並「誠於中,形於外」方是最佳拍檔。 至於說到人權,那就是父母與子女雙方皆有所本,什麼是所本呢?那就是「約法三章,任何事言明在先,如何各守份際,例如夜間晚歸必先言明,在外交友狀況要如實報告,金錢之領用及核銷要誠實告知,如果父母與子女之間沒有謊言如實以待,又如何會有彼此的猜疑與擔憂呢?雖說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但是在報章雜誌上又常見到遺棄子女遭遇不幸的故事,雖說人心都是肉做的,但卻也不鮮見,到虐待及家庭暴力事件曾出不窮。 雖說報章所言可能會有渲染或誇大的效果,卻多少也存在著其真實性,在禮運大同篇中所言「幼有所長,老有所養」,「幼吾幼之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現今社會真也成為新鮮事了。 窮究其原因不如從現在與自身做起,為人子女者要反思自已言行舉止,在父母心中是否是個好兒女,為人父母者也要檢討在兒女心中,自己是否是個稱職的父母,所謂「生養容易,教育難」如何做可以改善親子關係,如何做可以拉近父母子女間的距離,恐怕也是吾日三省吾身時最佳的課題,雖然禮運大同篇理想的實踐遙不可及,但今日在你、我之間已努力地在耕耘了。 謹以此篇短文,獻給全天下身為父母的你、我以及全天下身為兒女的我、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bcea47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