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第2课《桂林山水》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第2课《桂林山水》。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其中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使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个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二是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绝大部分没有见过桂林山水,单凭文字感悟理解是很枯燥乏味的。于是我设计了一些录像片让学生看,能够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亲眼所见,再从中感受桂林的山水之美,更深层的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对于文中的一些排比句的用法,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起来不会很难的。仿写会出现一些问题的,教师要结合具体实际加以引导和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1、会写8个生字,能准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暇、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持续,并能通过朗读或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其义。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使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3、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2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1、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2、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处风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诱发美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 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 (设计意图: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生活中,是那么可亲可近,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师: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录像片) 学生欣赏,然后谈感受。 (设计意图:有声有色的录像是真实的生活情景的再现,给了学生直观形象的情景,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师:这么美的景,怎能让人不喜欢呢?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从文字中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我相信同学们能读得好!遇到难读的地方,向同桌请教,并多读几遍。(此遍朗读,目的在于让学生读准确、读流畅)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的同学听。 4、回答: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设计意图:1、学生边读边感知课文,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自学水平。 2、“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这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享受激励、鼓舞和鞭策,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探究课文,品味美 (一)、读中感受美 1、感受“水”美 (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 (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读出来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 (3)、说一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漓江的水静、清、绿。) 2、感受“山”美 (1)、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展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桂林山的独特美。) (2)、你打算怎样来读桂林的山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文) (3)、播放课文配乐(学生配乐读文) (4)、说一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桂林的山奇、秀、险。) 3、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境界美 (1)、播放录像片断:游客成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情景。(学生感受情境 (2)、假如你也乘着竹筏荡游在桂林山水之中时,你想把那般情景描述一番吗?请带着你的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c11ecee92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