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前行越而胜己——记我眼中的孙静老师 作者:唐玉辉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9年第9期 文|唐玉辉 孙静老师上小学的时候,我正好在一附小当老师,虽然没有直接教她,但是这个爱读书的小姑娘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她在作文竞赛中年年拿奖。 后来她参加工作,回到了母校任教,巧了,正好和我一个办公室。亲眼见证了她的勤奋,每天研究教材、设计课例、制作投影片……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忙得不亦乐乎。事实证明,孙静在语文教学上还是有点天分的。她工作的第三个月,全校优课竞赛大比武,初出茅庐的她也报名参加了,老教师们有些质疑,但结果出人意料——所有评委都亮出了最高分,她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至今我还记得那篇课文的名字叫《海滨小城》。评委们一致肯定的是,在当时那个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年代,她已经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学,并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老师了。 此后,“为了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发展”成了孙静老师的教育目标。那时候,她的语文教学就展现出了“大语文观”的气象: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当小交警、小气象员、小环保卫士,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担当精神;鼓励指导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组织学生参加多项有益活动,培养和引导他们全面发展。所带班级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和活动中获奖达百余人次,学生发表各类文章近40篇,班级也被评为淮安市首届“周恩来班”。 孙静老师很爱阅读,经常看到她在课余手不释卷的身影。她坚持每个学期精读10本以上教育理论书籍,写不少于万字的心得体会,还先后开设了博客、微博等,通过互联网发表教育教学方面的博文500余篇。随着阅读的深入以及教学经验的累计,孙静老师尝试着践行“课程与儿童生活融合”的理论。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带领他们融入生活中的语文与语文中的生活。她注意收集生活中的语文元素,广泛涉猎音乐、美术、戏剧表演等学科门类,博采众家之长,为创设有趣、扎实的语文课堂奠定基础。她精心设计的“二十四节气诗词”等语文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历经五年实验的儿童电影课程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也开拓了校本课程的新思路,她据此撰写的《古诗词课外阅读:文化家园的守望》一文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小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 后来,市教育局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室”,孙静老师也成了我的工作室成员之一。在团队的引领下,她选取了自己最感兴趣的文本解读项目进行着力。她对文本的解读、对教材的把握,注重儿童的生命成长需求,将知识与生命链接,让趣味与智慧并行。先后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等专业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撰写并发表的《解读文本的三重视角》,阐述了不同层次的视角对文本的不同解读方式,受到相关专家的认可。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20万字的个人教学专著《指向生命成长的小学文本解读与教学》。 基于这些深度的思考,孙静老师的课堂显得越发深邃与厚重,她在与学生诙谐而有见地的探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为他们的生命铺上亮丽的底色。摸索中,她也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风格,进而提出了指向生命成长的“人格化语文”教学主张。主张从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和人的生命完整性的角度重新认识语文教学,也就是在提高人的认知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精神的充实、个性的发展以及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c4bbbbb75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