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原文及翻译赏析 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原文及翻译赏析 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归隐》原文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要幽期处,还找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翻译注释 、《宋书》:谢灵运云:“每对惠连,辄得佳句。” 2、《汉书?吴王传》:往往而有。《南史》:武威阴铿,字子坚,五岁能诵赋日千言。及长,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 3、《论语奏》:“颛臾祭典蒙山。”山在东,故曰东蒙。【黄鹤备注《唐志》:蒙山在沂州新泰县。沂与兖州为邻,公在兖,故云东蒙客。 4、《韩诗外传》:“使两国相亲如弟兄。” 5、《世说》:朱百年就孔思远宿,饮酒醉眠。汉姜肱兄弟,同被而寝。晋祖逖、刘琨情不好绸缨,共被同寝。 6、《诗》:“携手同行”。 7、丁督护诗:“幽期济河梁。”谢灵运诗:“平生协幽期。” 8、《高士传》:楚聘北郭先生,妇曰:“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遂辞聘。《后汉书》:汝南廖扶,绝志世外,不应辟召,时号北郭先生。【钱谦益笺太白集《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诗云:“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此云“来寻北郭生”,即其人也。【黄鹤注范居任城北郭,非兖州北郭。 9、《曲礼》:“客人门而左。”殷仲文诗:“能够并使高兴天下。” 0、《家语》:“升堂侍立。”《庄子》:黄帝遇牧马童子,问涂焉。黄帝曰:“异哉小童!”《杜臆》:见小童之清俊,便知主人不俗。 、梁元帝《纂必须》:“晚照谓之落景。”卢思道诗:“落景照曝光长亭。” 2、《列子》:“望之若屯云焉。”袁孝若《诸葛孔明论》:“古城荒毁,难可修复。” 3、《杜臆》:《橘颂》以奉命王之臣,行及比伯夷。赞歌云:“后皇嘉一棵,橘徕服兮。奉命王之臣,生南国兮。” 4、《晋书》:张翰在洛见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曰:“人生贵适志,何能?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5、江总诗:“暂笏遣周行。”【邵二泉备注“冠簪手笏,贵者之服。 6、李陵诗:“悠悠清川水。”吾丘寿王论:“东越沧海。”阴铿,字子坚,南朝陈著名诗人,尤善五言诗。东蒙,山名,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北郭生,指范隐居于北郭。落景,斜阳。闻寒杵,日晚而闻舂米、捣衣之声。屯,聚。古城,指鲁城。橘颂,《楚辞?九章》篇名,屈原所作。莼,水菜名,一名水葵,又名凫葵,叶可做汤吃。簪笏,冠簪与手板,仕官之所用也。悠悠,安闲貌。沧海情,谓无复簪笏之愿,而欲寄情江海。亦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 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归隐》赏析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诗里有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此诗先写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同寻范十隐居,后写作者即席朗诵了屈原的《橘颂》,三个人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表达了朋友之间心神相连的感情。 此诗大约写于公元745年(唐天宝四载),与李白的《寻鲁城北范居士诛之落下苍耳中见到范设宴剥苍耳并作》同时,可以互相参考。仇兆鳌《杜诗通鉴》:天宝三载三月,白自翰林放生。四载,白在齐州,明信同游历下,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就是也。 《一个人的史诗》一书中这样记载了李白和杜甫同游的情形:公元745年(天宝四载),杜甫在齐州、临邑访友小住至初秋,又到兖州(这个时候已改称鲁郡,李白家居于此)拜访李白,并结伴同游。这一年,李白四十五岁,杜甫三十四岁。……在某个秋日无风的日子,迎着南归的雁鸣,两人骑马往鲁城的城北郭外,去拜望一位隐士范十。所谓范十,应该是相互熟悉的朋友之间一种亲热的称呼,就如同称呼杜甫为杜二,称呼李白为李十二一样,只是简略的喊出对方在族中同辈排行里的位置。出了城北,秋草丰茂,路径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c52bdacbb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