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怎么读 【刘禹锡的意思和发音】读音:liú yǔ xī基本解释: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贞元年间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任御史,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革新失败后,贬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朗州司马。晚年官至检校礼部尚书。有《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 ‘三杰 ‘,建立了三贤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 “天命论 ”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诗人简介】字梦得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人物生平】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 “刘柳 ”。与白居易合称 “刘白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为匈奴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 ‘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 ‘王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忱寒流。今逢四禹锡出生于此地,因此刘禹锡 “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关于说其 “彭城人 ”,经查此说,出自白居易、权德舆等人之口。那不过是随顺当时 “姓卯金者咸彭城 ”(《史通 ·邑里》)的习俗罢了。因此 “刘禹锡彭城人 ”说法是不确切的。说刘禹锡是定州人、中山人以及中山无极人,还得从他七世祖刘亮说起。周汉时期,定州、无极是冀州的属地,无极同时也是定州的第1页 共3页 属地。刘亮曾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等职,后北魏迁都洛阳,刘亮全家也随之迁至洛阳。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 “书禹锡本传,称为彭城人,盖举郡望,实则中山无极人,是编亦名中山集,盖以是也。 ”此外清《畿辅通志》及《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和《中国历史名人辞典》等也都有刊载。经过反复查证和咨询有关专家,刘禹锡祖籍确认为无极,是有据可依的。【名人评价】黄庭坚: “大概刘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它文耳 ”。蔡百衲:刘梦得诗,典则既高,滋味亦厚。但正若巧匠矜能,不见少拙。白居易: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繇是每制一篇,先相视草,视竟则兴作,兴作则文成。一二年来,日寻笔砚,同和赠答,不觉滋多。《三唐诗品》:五言体杂不一。有如 “深春风日净 ”、 “昔听东武吟 ”等篇,宛转徘徊,取涂乐府; “秋江早望 ”、 “谪居悼往 ”,则结休允晖。若 “水禽残月 ”,模休文之韵思; “楚望苍然 ”,结韩卿之茂体。余或放言理,失于音调,未求刻意,累在才多也。《女儿》作楚挽之哀词,《泰娘》谱新声之凄奏,七言此其选矣。《聚蚊》、《百舌》托意深微,亦得乐府遗意。律体独多,莹瑕间采。【刘禹锡的故事】刘禹锡题碑在桃花源入口处,竖着一块丈把高的石碑,上面刻着 “桃源佳致 ”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唐朝刘禹锡题的。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作司马后,经常到桃花源散心。别人见他是个大诗人,都来请他题字。他心情不好,总摇头拒绝。有一次刘禹锡又到桃花源里来游玩,发现原来见到过的一些长得很好的树木,一些很雅致的石头都不见了,便虎起了脸,找来了看山老人查问。看山老见刘禹锡生了气,慌忙报告: “大人,你只知这是块宝地,却不知附近多少有钱有势的人想霸占它,我老头哪能管得住啊! ”刘禹锡听了,叹了口气,想到自己虽没拿走这里的一草一木,却也没有为它做过什么好事。于是,便叫人拿来笔,蘸饱了墨,挑中了一块斜靠在山边的大石头,写了 “桃源佳致 ”四个大字,后面又写上自己的名字。他又叫石匠把这几个字錾到石碑上,抬到桃花源入口处竖了起来。后来,那些有钱有势有人来了,一到入口处,抬头看到那块大石碑,知道司马大人刘禹锡要保护桃花源,只好悻悻地说: ”既然刘司马题了字立了碑,今后谁也不准拿一草一木! ”据说,桃花源就是这样被保护下来了。后人感激刘禹锡,便把这块碑叫做 “镇山碑。 ”刘禹锡的成语故事刘禹锡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御史;因为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闻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 “高髻云鬓新样,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 “司空见惯 ”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这首诗中所用的第2页 共3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d70de29cf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