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课本剧表演评价

时间:2022-04-11 17:20: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烛之武退秦师课本剧表演评价

昨天下午听了两节师带徒的公开课,内容都是《烛之武退秦师》徒弟先讲,师傅后讲,但是同一篇文章,两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思路截然不同。

先来说说整体感受吧,师傅确实功底深厚,无论是课堂语言还是思想深度上都要技高一筹,在课堂的外在形式上无可挑剔,即使参加省级优质课也应是没问题的。而徒弟是新分的教师,教学基本功没问题,但声音低了些,坐在后排有些内容听不清,而且语调有些平,所以,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经验不足。师傅的课能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课堂节奏把握的恰到好处;徒弟的课则节奏有些慢,课堂容量略显不足。总之,师傅更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姜还是老的辣啊。

再来探讨一下课堂内容,整堂课,徒弟只是围绕一个问题去展开的一一烛之武是如何劝退秦军的,重点围绕烛之武的语言技巧。教学目标是没问题的,学习提示明确要求要把握烛之武的语言艺术和其中蕴含的智慧。但总感觉课堂容量有点少,除此之外,课堂内容再丰富一点会更好。课堂最后,或许是为了突出课程标准中的“运用性”

吧,徒弟安排了一个“学以致用”的环节,她给学生介绍了俄鸟战争的局势,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写一段话,去劝退俄军,虽然内容新颖,但是操作起来有些难度,因为很难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另外,短短的几分钟也是完不成这个任务的,此环节作为课后作业会更好。所以,本节课最大的问题还是课堂容量的问题,换言之,课堂效率低。

师傅的课环环相扣,有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能力素养的提升。她首先检查了文言知识,让学生提问自己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然后找同学解答,这一






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学生质疑之后,老师又点拨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处理完文言知识之后,师傅让学生结合文本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通过学生的分析,可以得出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土,是一个知难而上、无反顾的勇土,同时还是一个口若悬河的辩士。通过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总结概括了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形象特点。完成这个任务之后,她又给学生拓展了春秋之礼。因此,本节课师傅的课堂重点是围绕“士”的精神和“礼”的文化展开的。

听完两堂课后,我一直在思考,这篇文章如果是由我来讲的话,应该围绕什么目标来展开呢?文言知识是绕不过去的,无论谁讲都会把文言知识放在首位。可是文言知识处理完之后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另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知识并不是终极目的,终极目的应该是通过这些文言知识去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所以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老师切不可忽视。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

“中华文明之光”,学习提示中也有对“礼”这一文化内涵的探讨,而这些目标师傅全兼顾了,而且处理的也非常艺术巧妙。近几年很少听过如此高质量的语文课了,为李姝老师点赞!

最后还是有一个疑问,同一篇文章,有的老师重点讲论述技巧,有的老师讲人物形象,也有的老师讲文化内涵。教学内容的设计似乎是依着老师的个人理解去把握的,那么,语文课有没有统一的学习内容呢?就像数学一样,无论谁来上课都要讲同样的内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部编新教材设计了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任务,但实际上课过程中,我们往往对这些要求有所取舍。那么,教材要求的任务我们要全部完成,还是可以取舍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c971a12ed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