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撰写之措辞技巧 前段时间撰写了一篇名为《审计报告撰写技巧之五先五后》,具体的总结了审计报告撰写时,在问题发现,排序、重要性程度等方面的注意点。今天阅读到他们分享的IIA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钱伯斯所说的《不应写进内部审计报告的10项内容》,对我也颇有感触,结合经验,也作为方法论,进一步阐述理解并分享给大家。 1、“管理层应该考虑.......”当我们的建议仅仅是“考虑“某个问题时,会削弱对问题采取行动的紧迫感。 其实这个问题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是否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深度沟通和交流,并就审计建议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整改可行性进行了确认; 二是是否具有足够的自信,认为这就是一个必须改善的问题点; 三是是否就问题本身与高级管理层进行了汇报和意见交流。 我曾经就犯过如此错误,认为某项管理举措应该在管理中得到应用提出建议,而当时董事长的要求就是审计部不是建议如何做?而应该是进行充分沟通后制定整改计划跟进解决。 2、模棱两可的语句。'似乎是”“我们的印象是”“看起来好像是'等词句,听起来可能更像是来自直觉,没有确凿证据予以支持。 这句话可以说的是听起来更像,其实就是;点出了许多内审存在的共性问题,那就是审计证据不可靠、数据资料不完整、问题角度不确定,职业判断不自信,导致问题提炼的角度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报告内容难圆奇说;汇报时吞吞吐吐,说明一点,就是没搞明白。 3、强调程度的词。用数字能够说明,就不要用“明确地'“特别是'“非常'“重大的”等。 这点我不是非常认同,如果在对问题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之后,如果存在确凿的结论,定性或者特别强调存在问题的严重性时,有些强调性词汇可以使用,同时也可以使用标色、字体加粗等方式予以提醒。 4、绝对化。“所有'“没有'“从来不““总是'等,会促使审计客户寻找例外予以驳斥。 在审计报告中,绝对化的文字尽量不能出现,不但会使被审计单位进行例外事项的反驳,同时也等于将自己推入了一个无法自救的陷阱。 5、指责。站在中立而不是对抗性立场,更有可能与客户达成共识。 对指责看如何理解,对问题本身而言,不存在指责的问题;但是被审计单位消极怠工配合情况,倒是可以作为评价内容进行反映。我们目前所采取的措施还是比较老套,就是根据配合程度、整改率等方面进行主观感受的评价,虽然不尽科学,但我认为还是可以考虑使用,不过也有点指责的含义啦。 6、失败。简单地说明问题,而不使用“缺乏”“不能'等予以指责,更有可能推进采取整改行动。对于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诸如内控意识淡薄,风险评估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彻底等管理角度的问题,比较主观,那么倒是在语言定性上可以酌情处理。 7.“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一个合作过程,这个词带有负面含义、暗示被迫接受审计,不如“审计客户'“审计顾客'等体现一起工作特征。 这个问题我不是很认可,是什么就是什么?而不是因为你改变了名称就改变了被审计的事实,尤其在对高级管理层汇报时,本身不用过多使用被审计单位,而是用被审计单位的具体名称所替代。 8、专业术语。使用技术术语越少,报告的信息越清晰。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问题描述和总结,不仅是审计人员撰写审计报告的基本功,也是撰写一部优秀审计作品的努力方向,将某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时候,往往就是随手拈来,孺幼皆懂的境界,但需要规避白话、方言、口头语漫天飞。 9、委婉的自夸。“内部审计发现''我们发现'等会导致管理层对内部审计有发现问题而沾沾自喜的不满。要夸就明着夸,何必委婉的夸,审计发现了重大问题存在,就必须实事求是的进行客观反映和描述;诸如审计人员进行了那些细节确认,组织了那些突破举措,适当的时候该说还的说,不是自夸,而是审计思路和能力的呈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cc4f6d251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