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科名人及其工作介绍

时间:2023-04-16 13:24: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4.环境工程学科名人及其工作介绍

4.1陈俊一(Jeffrey Chen)

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土木系,1969年取得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曾任美DRAVO工程公司研发部经理,兼任匹兹堡大学博士生导师、美国铝业公司ALCOALANCY环境公司研发部主任。现任水环纯(STS)泛亚销售部技术经理。目前研究重点在“深床生物膜应用于水处理及脱氮的科技在此领域内有多项著作专利,现为美国环境工程院院士。 4.2郝吉明(1946.8.25-)

出生于山东省梁山县。1984年毕业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经过20年的系统研究,在酸雨控制规划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防治对策起了主导作用。建立了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促成我国轻型车排放标准与欧洲标准的接轨。针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在大气复合污染的形成及控制策略方面有深入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代表性箸作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手册》《酸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应用》《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等。兼任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委员。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3陶葆楷

陶葆楷,1906101日出生于江南水乡无锡,给排水工程与环境工程学家、工程教育家,是我国卫生工程、环境工程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培育的几代科技人才,为发展我国给水排水专业和环境工程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长期研究实践的总结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雨量实用计算公式,为改善我国环境工程的落后面貌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他于1935年编写了我国最早的一本《给水工程学》中文教材,其中收集了我国的人工凿井法、井水提升法和井管保护设施等,在结合中国实际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他还编写了《卫生工程名词草案》一书。 编写了《下水工程学》军事卫生工程》两本教材。 参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修订工作。他从50年代中期就着手进行暴雨强度分析方法及计算公式的研究,提出了适应于我国条件的暴雨公式,编写了“暴雨强度分析方法”,经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批准,被收入设计规范,并自1975年在全国试行。此后,陶葆楷仍不懈地进行辛勤笔耕,他先后独自编写或与他人合编了《给水工程》1954《排水工程》1954《排水工程》(上册)1965《排水管道工程》1974《炼油厂污水处理基本知识》1975《污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1979)等教科书及学术参考书,以及一大批学术论文。此外,他还担任全国给水排水专业的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并主持日常工作,经他参与讨论、审定的给水排水专业教科书、参考书则更是众多。

1976年以来,陶葆楷提出了在清华大学设立环境工程专业的倡议,得到了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和批准,这样,我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就于1977年在清华大学诞生了。至今,我国具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45所,陶葆楷是我国环境工程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

4.4顾夏声

(191856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环境工程学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1年加入九三学社。

他在工程方面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主持和指导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顾夏声主持的“城乡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机理及高效厌氧反应器研究”课题以及他指导的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层(UASB)


反应器的理论与实践,对其微生物学特性及工程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模型及形成的“晶核生长”学说,由此找到培养颗粒污泥的优化条件和关键技术,为其后进行的中试和生产性UA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依据。在此基础上开发的UASB反应器处理啤酒等废水的新工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成果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国家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该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多个污水处理工程,其中北京啤酒厂污水处理系统是我国规模较大的常温UASB生产性装置,已被列为国家环保局示范工程。

2主持“硫酸盐还原作用对厌氧消化的影响与控制”研究项目,使含高硫酸盐有机废水治理技术获重大突破。造纸、味精、脂肪酸、糖蜜等生产废水的有机物浓度高,由于含有大量硫酸盐,严重妨碍厌氧消化技术的应用,成为世界各国废水处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顾夏声分析研究了“酸化”状态下的微生物生态及控制“酸化”的措施,提出了二相UASB工艺对于处理含硫酸盐废水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废水经酸化后,用自养型硫细菌进行生物脱硫,然后进行甲烷发酵和硫回收的新工艺,使该类废水的处理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3参与和指导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可生化性和处理工艺研究,提出了经济有效的处理途径。研究了厌氧—缺氧—好氧系统处理焦化废水过程中微生物分布和有机物迁移转化规律,并进行了新型的硝化—反硝化系统的研究,将焦化废水生物处理推向一个新高度。对染料废水中的各种主要化合物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好氧和厌氧降解性能及机理的研究,为去除这些物质提供了理论基础,所获得的用生物转盘处理染色废水的研究成果已用于工程设计之中。

4参与氧化塘处理废水的科技攻关,对氧化塘中碳、氮、磷的转移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废水生物脱磷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顾夏声一贯重视教材建设。他本人或带领年轻教师编写了多本高质量的教材,并且能把新的研究成果纳入教材中,随时做出修改,给学生以最新的知识。如他与李献文等合编的《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曾两次再版,受到师生们的好评。他同时担任建设部高校给水排水及环境工程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和国家教委环境工程类专业教材委员会主任委员。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他与其他委员一起,就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科归属、专业内容、培养目标等问题进行了多次研究讨论,明确了该专业的定位及培养目标,制定了教学计划和各课程的基本要求,编写了教材18种,使环境工程专业有了比较系统、基本成套的试用教材。

4.5钱易

钱易,19361227日生于江苏苏州,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70年代末,钱易在我国环境工程界首先提出工业废水可生化性及其鉴定标准的理论和方法,为工业废水处理方案的 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后多次主持和参加城市污水处理与回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氧化塘技术等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研制和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 高效低耗水处理设备,并使其系列化、产业化。

在“六五”、“七五”及“八五”期间:曾主持“城市废水的处理及回用”、“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城市废水稳定塘”及“高浓度有毒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设备”等项国家科技攻关课题。

主编或与他人合作编写:

《现代废水处理新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年)、《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年)、《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水污染防治》(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 1997 年)等。

4.6王宝贞

() 开发了污水处理与利用生态系统和生态塘新技术() 在国际上首先成功地完成了生物制氢技术中试研究(三)率先研究开发了饮用水源水除污染新工艺() 在放射性废水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d82fac35fbfc77da269b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