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读后感

时间:2022-04-27 10:26: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ethnicity族属:概念界说、理论脉络与中文译名》读后感

对一个群体如何界定,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不同的认知。19世纪后期,进化

论的兴起,让人们对种族有了初步的概念印象,在现代的观念中,种族分为白人,黑人和黄人等,是依据皮肤层面的最肤浅的认知,但从中可以看出它所带有的负面意义和后续所带来的问题。因而在当今复杂的国际格局中,寻求一个具有正面意义的,能让各个民族具有归属感的词汇显得非常重要。20世纪上半叶,部落成为人类学群体研究群体的原始单位,功能论者视群体为相对孤立的,静态的人群和地域。部落社会最常见于早期农人和牧人,是有着一定的人口密度、更庞大的和有定居点的人群和地域。部落的政治组织是非正式的、临时的。部落社会尽管有地方领导,但并没有集权的领袖,领袖源于他的个人魅力。在现代,学术界把族裔(ethnic)作为人类群体的重要构成原则已成为共识。二战后,随着亚非去殖民化运动的兴起及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ethnicity 的问题日益凸显,在全球化背景下人口流动的频繁,不同族裔群体的接触、同化、竞争,需要各国寻找对ethnicity 的适当译词以便深入理解其相关理论研究和对族裔现象的认知。这是对群体界定的一个发展历程。

Ethnicity 一词在近代英语中定义的并不准确,可以说翻译之路非常曲折,定义的意义和词的原本意义都相差甚远,从文中,我们知道是Ethnicity 是形容ethnic 加上名词后缀的名词形态, ethnic则是源于古希腊名词ethnos 逐渐发展演变而来。同样,在翻译为中文的过程,也是相当坎坷的,我国学者更多指向的是它的意涵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全面的理解。Ethnicity 主要讨论自己属于哪一个群体,在主观论中,我比较赞同赫克拖(Hechter)的理性选择理论,在现代经济日益重要性的今天,个人的族裔群体意识是考虑个人利益等实际性问题选择的结果,比如很多政治团体的形成。客观论中强调共祖的认同的重要性,华夏族认同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根基论等同于族群理论中原生论模式,工具论等同于族群理论中的场景论模式。作者将ethnicity译为族属是在分析了各种西方学者的理论之后的回归。从属的本字含义,联系人类学中人类群体的特定类属,属关系,归属关系,族群等相关理论,侧重于强调团结,符合发展潮流,进而考虑到翻译为族属的合理性,是值得我学习和思考的对一个词义的解释上的思路。


《迈向“民族博物馆”新纪元:台湾两座泰雅族博物馆的创置经验分析》读后感



博物馆作为人类学研究物质文化的载体,为文化的展示和诠释提供了空间和平台。作为人类学的一个机构性栖息之所,博物馆成为收藏、展示与之相应的知识体系的空间。作者采用的是问题研究的方式,通过对台湾两座泰雅族博物馆的创立和运营来分析当前博物馆的现状并引发我们的思考。博物馆本身是为了展示人类的文明发展历程,但目前政府拥有博物馆的设立权和经营权,为了避免政治敏感问题,很多博物馆展示的仅仅是器物文化层面,这就产生了民族志博物馆和民族博物馆之间的差异,对博物馆的展示不应只是简单的停留在器物文化的展示层面,对民族历史、民族文化的了解的民族博物馆才是我们今天应该努力的方向。

民族博物馆和民族志博物馆有很多差异。从设立目上,民族博物馆比民族志博物馆有更多本土人民的文化记忆,更可以唤起游客的记忆认同。从内容上,族博物馆比民族志博物馆呈现更多的历史和集体记忆会让游客在产生共鸣后更深刻的批判意识与历史反思精神。从权力关系上,民族博物馆中更多权力由本民族机构把握因而能体现更多民族文化的内容,而民族志博物馆由政府把握因而侧重“他们”文化的展示。从主体性上,民族博物馆是本民族的政治和知识精英主动发起的,比民族志博物馆能更好的体现本民族文化的精髓。从空间和规模上,民族博物馆规模要比民族志博物馆规模要小些。

那我们要如何在博物馆中更好的更多的体现本民族的内容呢?一方面,我们需要一个更加民主的体制,一个更加开放的姿态去吸纳和包容各个民族的文化,认同他们的文化。另一方面,政府应该给本民族的政治机构更多的参与权,决定权,让他们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有更多的话语权,让他们民族的主体性能在博物馆中更好的展示出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dc2c9a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