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思索

时间:2022-05-04 16:30: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生的思索

万象森列是一部书,古往今来是一部书,事理人情是一部书,也说不尽许多,这些书集合拢来,贯以一个共同的标题,就是人生。——叶圣陶

秋风萧瑟,每天下班后,躲进自己的小窝,闭门不出。睡觉前盖上被子,挑亮床头灯,捧起一本书刊,细细咀嚼。学那晚清名臣左中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读了半辈子的书,课内的课外的,不觉中也弄得诗书满架。每当闲暇时,或是百无聊赖、心情烦闷时,打开书柜胡乱翻翻,心情便会平静许多。有时面对满柜的圣贤,想到自己的修为,又不觉羞愧得脸红。

近日偶然翻动一本上学时流行一时的《路遥文集——人生》,看到了作家柳青为小说所做的题词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掩卷沉思,回首流逝的岁月,不由思绪飘飞。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人生都有着不同的感触,不同的总结。

南宋洪迈《容斋随笔》谈到人生五计:有一个叫做朱新仲的人认为,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人们对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自我设计,这五个阶段分为:生计、身计、家计、老计、 死计。即谓五计人生。

十岁时还是儿童,承欢于父母膝下,由父母照顾自己的寒暖衣食,一切都靠父母安排,自己只等长大成人,这叫生计。这个阶段似乎是不以个人意志而转移的。其实也并不完全排除自我设计的主动权。少年立志,少有大志的人很多。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岁就发奋问学,这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二十岁已长大成人,此时骨骼强健,志向高远,开始问津名利场,秣马厉兵,以求金榜题名,荣宗耀祖。好比千里驹虽然屈伏槽枥,却想一日千里,纵情驰骋于天地间,这叫身计。这个阶段,作为人生的青年时代,有着一往无前的勇气,任何艰难困苦都不在话下,一个人的终身事业往往就是在此时打下根基,万万不可等闲度过。即以当代人的观点,能为国家,为民族而金榜题名、荣宗耀祖也是值得提倡与鼓励。

三十至四十岁之间,日夜殚精竭虑,以求趋利避害,终日企盼高官厚禄,财源茂盛,门第旺盛,子孙满堂,这叫家计。应当承认,这些话是相当世俗的。但800年前的那个社会,经济落后,人口稀疏,朱新仲只就当时的常人而言,圣贤豪杰又另当别论。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朱氏并没有说中年人可用不正当手段(如买官卖官,贪污受贿,制假卖假等)去攫取财富与高位。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在绝大多数人以正常手段、诚实劳动而日夜殚精竭虑地择利而行的过程中,就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为人类作出了贡献。

年屈五十之时,心力已经疲惫,俯仰天地之间,自己的聪明才智已经施展殆尽,生命之日逼近西山,青春如过隙白驹,一去不返,这时应当收起名利心,藏起开路刀,像蚕作茧一样致力于安乐窝的建设,这叫老计。朱氏所述的这个阶段,是说人渐渐步入老境之时,应当淡泊追名逐利之念,抛却患得患失之心,懂得收敛,珍惜清名,不作贪求,善保余年,这些提醒对当代人也是十分明智与宝贵的。

至于六十之后,谓之死计,是说这个阶段人应该放弃一切欲望,安享晚年,






但求死而无憾,死而无悔,从容度过上天赐予的每一天。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自传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篇名著中,对他奋斗的半生做出这样的人生总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作家以他革命的实践总结出这样的名言,他的奋斗历程和坚毅的革命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人类只有在这种革命精神的感召下才能一往无前,不断发展进步。人,只有怀着一份激情一份斗志,才能做出一番事业。

不同的性情、不同的人生际遇、不同的社会地位,使得人的心境迥然不同。这可以从历史人物的作品中看出一些端倪。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致力于恢复中原,还我河山,却因南宋政府的腐朽苟安而壮志难酬,郁郁不得志,只有在梦中无奈的吟诵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临死时还告诉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他的一首词《咏梅》中,充分体现了他孤芳自赏,卓尔不群、无力改变时局的无奈悲凉的心境: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而作为开国领袖的毛主席,一生波澜壮阔,他的诗词文章中洋溢着豪放豁达的乐观主义精神,坚定自信的革命豪情,他读过陆游的《咏梅》后,深感意境过于萧索,特意模仿一首,并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他的词一扫陆游词中悲观失落的心境,充满了一位共产党人、革命家的壮志豪情。

可见,因人生际遇、时代背景的不同,促成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意境。

同样,元代擅写元曲的马致远的【越调 天净沙】秋思,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出了秋日的九种景致,勾勒出一位浪迹天涯的浪子的悲凉心境,被后人奉为秋思之祖。而同时代的吴西逸也作了一首【越调 天净沙】闲题江亭远树残霞,淡烟芳草平沙。绿柳荫中系马。夕阳西下,水村山郭人家。

此曲与马致远的秋思,同写夕阳西下的晚景,但一扫马致远散曲凄惨悲哀的情绪,勾勒了生机勃勃的夏季风景画。

人生遭遇本不同,有时一帆风顺,有时屋漏船破,顺境逆境看气度,时穷危难见英雄,豪放如苏轼,也觉人生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而生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嘅叹;风流如陈子昂,独登幽州古烽火台,一时也不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作为21世纪的我们,俯瞰历史,回首从前,应以先哲圣贤为借鉴,顺应历史的潮流,紧跟时代的步伐,怀着明确的目标,乐观豁达,自强奋进,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理想的人生。



通风区党支部 祁立云 2013-10-2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e0ea70b336c1eb91a375d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