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宏大叙事 凸显家国情怀 作者:徐建华 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1年第02期 写作指导 本次新高考八省联考的作文题,就思想内容而言,一如既往地彰显宏大叙事,凸显家国情怀。 不难发现,材料的核心为抗美援朝精神。在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大会上,其核心精神已经定格为“黄钟大吕”“庙堂之声”,其内涵是全面而丰富的。作为考生,无须站在历史、军事、政治等角度,过多评论抗美援朝伟大而深远的意义,可就自我感受中思考最深的一点,进行纵深挖掘。 作文材料层次清晰:从英雄、人民两方面展开,最后总结为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洞悉这一点后,不妨“遵路识斯真”,先礼赞英雄、人民,后提炼民族精神。 除了材料,本题还设置了鲜活的、具体的、特定的情境,如“校团委”的角色意识、“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因此,考生应有的放矢,切合“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主题。既要阐释抗美援朝精神,又要由历史到现实——如中国后来面临的几次重大挑战,把诸如汶川地震、抗洪救灾、抗击疫情等作为历史节点,使文章呈现出英雄史诗般的厚重感。同时结合新时期、新青年,谈谈如何赓续精神,肩负使命。 本次作文,因为主题宏大,若处理不当,极易泛泛而谈。因此,建议少一点教科书式的论调和语言,多一点自己的感悟和见解,陈言务去,力求写出“属于自己的句子”。 下水作文 浴血立国 淬火强国 ——校团委“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主题征文 长河悠远,天地常新。总有一些不平凡的事件,沉淀着一个国家的记忆,熔铸成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伟大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早已回响在“保家卫国”的请缨声中,激扬在“雄赳赳,气昂昂”的嘹亮军歌中,淬炼于庚子年国之大典的“庙堂之声”中。 赳赳勇士,国之干城。 那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幅幅民族精神的凝重浮雕。他们殒身不恤、前仆后继的背后,是炽烈的家国情怀。他们深知,鸭绿江背后,是新生的祖国,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是耕者有其田,住者有其屋。 那也是一个万众一心的时代。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儿郎,工厂即战场,人人都是枕戈待旦的战士。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百姓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同理,抗美援朝是“用手榴弹战胜原子弹”的伟大胜利,也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生动体现。 七十年前浴血以立国,七十年后淬火以强国。 庚子年抗疫,这种不畏牺牲、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再一次凸显,成为抗疫守土的磅礴伟力。 依然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钟南山等共和国英雄,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国有召,他们“脱我旧时裳,着我战时袍,万里赴戎机”。共和国英雄们在红地毯上行走的十秒钟的高光时刻,背后付出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中国总是被那些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正因为有他们,才有了今日云销雨霁,山河无恙。还有那些平凡人物中涌现出的英雄。他们慷慨赴难的壮举背后,还有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愧疚,还有“想着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的牵挂惦念。他们吻别熟睡的幼子,毅然奔赴抗疫一线;他们告别年迈的母亲,一走竟成永诀。 依然是万众一心的慷慨时刻。疫情,居家隔离,蜗居于方丈之室。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在“关心粮食和蔬菜”的同时,更加关注国事、天下事。凡夫俗子的我們,第一次感受到深居宅室,而心系家国。我们键声如雨,转发接力;我们不再娱乐至死,而是开始收看《新闻联播》;我们不再以“吃瓜群众”自嘲;我们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揪心于增长的病例数字。 因此,庚子抗疫,不啻为一次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的淬炼。它是国家集结号。为政者,一号令,全国人民居家抗疫守土;为民者,令行禁止,舍小我,明大义,公忠体国,万众一心。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挑战中,中华民族无疑交出了最为满意的答卷! 血沃中原肥劲草,光耀家国兴中华。 七十年前,那些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砥砺不畏生死的民族风骨,激发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淬炼民族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奋起御侮。 英雄当不朽,吾辈重复来,继往开来的新青年们,愿我们铭记历史,铭记英雄,展望未来,迎接挑战。 评析 本文结构简洁,思路清晰。整体上时空切换自然,呈现史诗般的风格。从七十年前“抗美援朝,浴血立国”到七十年后“抗疫守土,淬火强国”,扣合“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两个方面,思辨缜密。两部分内容集中,不蔓不枝。 内容上,作者没有泛泛而谈“爱国主义”“舍生忘死”“英雄主义”“人民至上”“国际主义”等话题,而是紧扣材料,顺势写作。选择小切口,从材料中的英雄、人民入手,自然提炼出“淬炼民族凝聚力”这一主题。七十年前、七十年后,这种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永不褪色。文章构思匠心独具,具有对称美。 大量警策句、观点句,置于段首,提领全段。不少过渡句,文理皆有可观,过渡自然平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e42022124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