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 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 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 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 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注释: ⑴秋高:秋深。怒号(hdo):大声吼叫。 ⑵三重(chong)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⑶挂H (juan):挂着,挂住。挂。长(chang):高。 ⑷塘坳(a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 水边低地。 ⑸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而做“贼”。忍能,忍心如此。 对而,当而。为,做。 ⑹入竹去:进入竹林。 ⑺呼不得:喝止不住。 ⑻俄顷(qi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⑼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Q):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 黑了下来。 (10) 布衾(qin):布质的被子。衾,被子。 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 相(11) 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12) 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 根据《辞源》释义,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 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13) 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 雨点。 (14) 丧(sa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沾湿:潮湿不干。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彻晓。 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sha):宽敞的大屋。 大庇(bi):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寒士: “士”(15) (16) (17) 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俱:都。 欢颜:喜笑颜开。 (17) 呜呼:书而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突兀(w£i):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见(xian):通 “现”,(18) 出现。 (19) 庐: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一十九。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 文艺理论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霍松林教授对此诗的赏 析要点。 此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第二节五句。这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前节写 “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还有落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然而却 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如果诗人不 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 “忍能对而为盗贼”,意谓: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这不过是 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己,决不是真的给 “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所以,“唇 焦口燥呼不得”,也就无可奈何了。用诗人《又呈吴郎》一诗里的 话说,这正是“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 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困穷,也不 会冒着狂风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愿望,正是从 “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归来倚杖自叹息”总收一、二两节。诗人大约是一听到北风狂 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发生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 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杖”, 当然又与“老无力”照应。“自叹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 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则 世风的浇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十分深 广。当他自己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的时 候,分明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 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 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 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的博大 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eba86fefe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