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要素的落实

时间:2022-09-20 08:14: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文要素的落实

作者:钱锦红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0年第06

[ ]“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列出的语文要素。在这个语文要素的落实上,教师要能够从单元整体目标出发,并且能够依据不同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起点,对学生进行资料的查找、搜集与整理等知识的点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结合资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语文要素。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要素;结合资料;思想感情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6-0055-02

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编排方式。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之殇。这单元的课文主要有《古詩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和《小岛》。这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由于本单元的课文都属于情感类的,体会情感不仅是本单元教学的落脚点,也是整个学段学生学习的重点。阅读教学中,为了使语文要素在课堂中得到更好的落实,教师要注重单元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整合,以及学生对资料的搜集、筛选、整理与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教学。 一、突破原有定势,注重资料运用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人文要素就是体会文本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使学生逐步由关注自我走向关注社会,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在以往的语文教材中,把理解课文内容放在重要位置,而统编语文教材则特别重视语文要素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突破思维定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教学重点放在结合资料理解课文方面。

如在《古诗三首》的教学中,教师就不要再沿用传统的解诗题、明诗意、背古诗的教学方法了,在课文背景资料的介绍上也不可像走过场似的一带而过,而要从如何帮助学生结合查找到的资料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展开教学,以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因此,在这些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把导读中的图画看一看,读一读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搜集与查阅跟这些古诗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奠基。 二、基于学生起点,丰富学生经验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一要求并不是在五年级开始的,而是从四年级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了解学生在查找、搜集资料方面已经具备了哪些能力,在体会课文思想情感方面还应做哪些努力,然后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如在《古诗三首》的教学中,由于古诗创作的年代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只有去搜集大量的资料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思想感情。但是对于学生来说,由于经验不足,他们虽然搜集到了许多资料,可哪些资料是有用的,哪些资料是无用的,他们并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对这些资料进行甄别、筛选、整理,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运用。

以《示儿》这首诗为例,如果学生不能对宋朝朝廷为了苟且偷安与金签署赔偿条约等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也就感受不到诗人不见九州同的悲伤之情;如果学生不了解北宋有近一半土地被金占领了八十多年,不了解诗人一生主张抗金,报国无门的经历,那么,学生对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诗也就不会有多么深刻的感受。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以促进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的情感。

由此可见,由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帮助学生搜集资料、筛选资料、分析资料,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立足文本特点,体会文本情感

怎样才能让学生结合查找到的资料,体会到课文的思想感情呢?教师要依据不同文本内容的需要引领学生在有价值的知识点上进行思考探究,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一)聚焦关键词句,梳理有价值的资料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词一句总关情。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好方法。

如在《示儿》这首诗中,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由于学生搜集到的资料中有用的内容很少,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九州在诗句中指的是什么?为了真正理解这句诗的意思,需要搜集哪方面的信息?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从搜集到的南宋与北宋的版图对比中就可以发现,北宋时期的一大半土地都已经被金占领。这时候,教师可以再给学生补充一些北方黎民百姓在金人统治下过着悲惨生活的信息。结合资料,学生对于作者不见九州同这句话就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体会到了作者为百姓的流离失所而悲,为朝廷的不作为而悲的情感。 (二)聚焦有价值的问题,补充关键资料


问题是学习的心脏,它可以帮助学生直抵文本的中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探究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情感。

在《示儿》这首古诗中,诗人临终盼望的仍是王师北定中原日,这是他一生的夙愿,也是他对孩子们的嘱托。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呢?结合查找到的资料,学生明白了陆游的一生都在抗金,最大的愿望就是收复中原。结合古诗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向学生补充这样的资料:(1)陆游从小受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有着一颗强烈的爱国心。(2)从陆游的从军经历与志向中可以看出,他虽然屡遭罢黜但初心不改,直至老年仍有一颗强烈的报国心。(3)搜集陆游更多的爱国诗句,感受陆游的爱国心。有了这些资料的补充,学生对于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陆游对儿子的嘱托,以及陆游强烈的爱国心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深化了学习效果。 (三)预设学习难点,指导运用资料

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教师引领学生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突破口。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精心预设,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情感。

如在《少年中国说》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其目的是什么?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大都只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怎样才能体会出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呢?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引领学生搜集资料:(1)搜集梁启超在写这篇文章前后的照片或者相关的视频资料(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等)。2)搜集四字韵文中与描写事物相对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借助搜集到的资料去寻找事物的特点与作者所描写的少年中国有何相似之处。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中国心与对中国美好前景的向往。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单元整体目标出发,教会学生查找资料,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如此教学,才能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刘宇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f88378266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