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鹅旅行记》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缰绳、黑莓、潺潺、头晕目眩”等生词。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建立初步印象. 3.通过插图和对部分篇章的阅读,了解书中的精彩情节,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选读精彩片段、组织交流,了解故事的趣味性,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最近,我们读了一本书,书名叫《骑鹅旅行记》,当你们第一次听到这个书名时,你们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骑鹅旅行记》这本书的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她于190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她年幼时因下肢患疾,行走艰难,主要与书籍和会讲故事的外祖母朝夕相伴,因此接触了大量的童话、民间传说等.这部小说是她在认真研究飞禽走兽的生活习性和规律,调查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完成的。 3.板书课题。 这篇课文节选的是原著中的一个片段,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请同学们自由地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边读边思考: (1)这篇课文作者围绕小男孩尼尔斯讲了一件什么事? (2)角色预览,出示图片。(课件出示课本第26页插图) 4。故事的开始,当尼尔斯还是一个“人”的时候,他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活泼可爱、顽皮) 5.尼尔斯的穿着和这个年纪的我们一样吗? (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 6.什么样的孩子皮裤和袜子上会有补丁呀?(顽皮、活泼好动)没错,尼尔斯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他经常出门,在院子里、在外面玩耍。 7。小组交流:课文围绕尼尔斯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8.全班分享:请同学们先小组之间合作学习,然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分享. 三、精读课文,领悟表达 1.交流探讨。 (1)在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他变小了) (2)他变小了,别的东西有没有变小呢?别的东西对于小狐仙尼尔斯来说就是怎样的呢?(变大了) (3)除了变小,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曾拥有的?(他能听懂禽兽的话) (4)能听懂它们的话,就可以跟它们沟通交流啦,让我们跟随着尼尔斯,一起去找找这些变大的伙伴吧. 2。感受态度:这些庞然大物对小狐仙尼尔斯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 预设1:麻雀和鹅不怕他,叽叽喳喳笑话他。(板书:笑话他) 预设2:鸡叽叽喳喳不怕他。(板书:不害怕他) 预设3:猫咪凶他,差点咬死他.(板书:凶他) 预设4:牛棚里的牛一片混乱,吼声四起。(板书:吼他) 3。是的,我们的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以后,世界上所有他熟悉的东西都变大了,他变成了弱小的小狐仙,他能听懂禽兽的话了,也知道动物们并不都喜欢他。 四、引导点拨,拓展思路 1.展开想象,交流想法:如果你一觉醒来,也变成了和尼尔斯一样的小狐仙,你会做些什么呢? 2。交流想法:同桌交流想法,也可以告诉老师. 3。学生自由讨论:课文的最后尼尔斯为了不让雄鹅飞走,紧紧抱住雄鹅的脖子,却被雄鹅带去了高空。骑上鹅背的尼尔斯又会发生什么呢? 4.拓展读整本书: 教材上的课文只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中的一个小故事.整本书中像这样的小故事还有许多。 书中的尼尔斯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大家肯定都迫不及待地想阅读整本书了。 5。巩固拓展:老师希望同学们阅读的同时能仿照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的故事梗概,写一篇《骑鹅旅行记》的故事梗概.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课前预习,提供学习助力。 做好课前预习,提前准备好整本书《骑鹅旅行记》,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都在读这本书,还认真地作批注和摘记,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不怕他、凶他、吼他”,结合句子进行品读,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调动起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3.结合文本,从课内到课外. 指导阅读文章中的精彩篇章,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整本童话名著,可以写续集,可以做摘记,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用画画出来,可以讲一讲,演一演。这样不仅加深了对整本书的理解,也让学生学到了阅读的方法,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fe52cb6fe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