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六代导演以及作品介绍 以“代”来划分导演群,源自对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生的划分。比如,78级毕业的张艺谋、陈凯歌等人被统统归为中国导演群的第五代。这种划分大都来自评论家的需要,其本身与导演作品的风格、题材等等并无关系。沿用至今,“代”已经成为文艺界常用词语,比如新生代、晚生代等等。这里介绍的所谓“第六代”导演,并非严格意义上按照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生的划分,而是指当今中国影坛比较年轻的一拨导演。第六代导演的主要特点是以地下独立制片起家的居多,通常他们最早的影片无法获得公映,只能小范围放映,也有一些是特意去走小范围路线,为去国外拿奖而拍摄,但这些导演的最终命运都是一一浮上主流。 路学长主要作品: 《长大成人》、《非常夏日》、《卡拉是条狗》在年轻导演中,路学长算是年龄较大的一个(出生于1964年),严格地说,把他划分在第六代中,是出于其电影风格不类似于任何一个老导演,电影历程更和大部分的非主流导演不相符合。他的电影从一开始一直处于公映状态。 贾樟柯主要作品: 《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等。在所有独立电影导演中,贾樟柯已经成为最具有市场的一个。他是中国独立电影中比较幸运的一位导演。从《小山回家》在香港获奖,到《任逍遥》入围嘎纳电影节,再到《三峡好人》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得奖是这位独立电影导演唯一的生存途径,也是他连续拍出电影的保证。贾樟柯出生于山西,在他的电影里,镜头大多对准了山西的小县城。在他的电影里,《小武》是他所有电影里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这也是使他一夜成名的一部电影。一方面由于在国外获奖众多,另一方面,让更多梦想独立执导电影的年轻人看到了一种可能。可以这么说,贾樟柯可能不是第一个把镜头转向当下的导演,但他是这一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导演。 到了《站台》、《任逍遥》,我们已经能够看出贾樟柯电影里存在有一些弊病,即做的痕迹过重,难免会显得矫揉造作。一方面是由于贾樟柯身上有一 1 / 3 种强烈的八十年代文学情结所致,另一方面,长期的独立制片暴露出了他的控制力欠缺。到他参加柏林电影节的《世界》,再到《三峡好人》结尾部分些许的荒诞意味,我们能够看出贾樟柯自己也在求变,这种“变”是和生命力是成正比的,我们相信这位导演还能走很远。除了以上介绍的几部电影之外,贾樟柯还有一部记录片《公共场所》值得介绍,这是近几年来中国记录片中比较优秀的一部。 贾樟柯善于捕捉细节,并清楚取舍。如果一个导演生在一个小地方,等他走到大城市再反观故土时,还能清楚地意识到什么是宝贵的,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陆川主要作品: 《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陆川的父亲是一位着名编剧,陆川在出道前也曾经给电视剧当过“枪手”,所以在一篇访谈里,1970出生的陆川这么讲,他要做出中国优秀的商业电影。这个想法对于当下的中国电影来说,是非常好的。中国的电影不缺那些沉闷难看的“艺术片”,而是太缺优秀的商业片了 张元主要作品: 《东宫西宫》、《过年回家》、《绿茶》 娄烨主要作品: 《苏州河》、《紫蝴蝶》 章明主要作品: 《巫山云雨》、《秘语十七小时》 王小帅主要作品: 《扁担姑娘》、《十七岁的单车》、《二弟》 王超主要作品: 《安阳婴儿》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034255981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