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了解下他: 陈忠实,男,汉族,1942年8月出生,陕西西安人,1966年2月入党,1962年9月参加工作,高中学历,文学创作一级。现任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委会委员,陕西省作协主席、党组成员。1993年以长篇小说《白鹿原》一举成名,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1965年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9年以来发表中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80余篇,报告文学散文以及创作漫谈50余篇。其中9部(篇)作品获全国及各大刊物奖。已出版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夭折》,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 白鹿原是他的代表作: 在接受采访时,陈忠实表示自己的作品之所以受欢迎,应该是写得比较真实。他说:“作家写作应该坚持真实性第一这个基础原则,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这也是读者对你的作品和你这位作家建立信任感的基础。哪怕一个情节或细节虚假,他就不信任你了,开始排斥你的作品。这是要害。当然,真实性不是文学创作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创作上的问题需要解决。” 20年过去了,回顾自己的创作,陈忠实坦言《白鹿原》也有不少瑕疵。“一些人物的行为、情节其实可以更圆润。比如,白灵回故乡参与的那次革命,里面穿插了很多内容,我现在觉得一些场景在艺术上看不太自然。”不过,陈忠实表示不会再改写。他不仅不打算改写《白鹿原》,而且也没有再写长篇的计划,“写不动了,老了。”陈忠实透露,其实刚写完《白鹿原》时他曾想写长篇,写一部描写解放后现实生活的作品。“但是我觉得自己对那种生活的理解程度还没有达到非要表述的程度,尽管这种生活是我直接体验的,而《白鹿原》中的生活是间接体验的。”陈忠实说,如果作家对自己所写的生活的独到性挖掘得不够,开掘深度不能超越读者理解的深度,读者就没必要读你的作品;如果你的独到发现能够超越他的理解,他就有新鲜感,读过后也能弥补他对生活的理解。 《白鹿原》开篇第一句话是“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不少读者和评论家认为陈忠实深受马尔克斯的影响。对此,他坚决否认。“这部小说动笔前足足构思了两年,开头设定了好几个,最后才确定的这个。我只是要给自己的叙述设立一个时段,确定一个位置,让自己隐藏在白嘉轩背后。” 陈忠实坦言自己深受外国文学的影响,读过不少作品,“但要说影响,《静静的顿河》对我的影响大得多。1958年我上初二那年的暑假读的这本书,当时让我思路大开。”他同时表示,陕西本土的两位作家柳青、王文实对自己影响也很大。“外国文学的影响,主要是强化自己透视生活的能力,借鉴表现形式。我的内核是中国传统文化,只是让结构服从于内容,让人物和附着的内容得到充分的艺术展示。” 自出版后,《白鹿原》已被改编成秦腔、舞剧、话剧、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陈忠实认为,《白鹿原》时间跨度大,人物多,情节庞杂,给改编造成很大难度。他透露,电影《白鹿原》仍在修改剧本,片方仍处于筹备期。而不少人和团体自《白鹿原》出版后,就想把它拍成电视剧,但从没有立项成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07f8032c1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