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教学案一体化讲义 【教学目标】 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2、了解羁旅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意象和思想感情。 3、训练透过意象把握情感能力。 一、导入 在广袤无垠、熠熠生辉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天空中,羁旅行役诗歌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星座。这些羁旅愁情的绝唱,纵使穿越千百年的雨雪风霜,仍然响彻在我们的耳畔。 二、作者简介 在晚唐的诗人中,与李商隐齐名,史称“温李” 。在晚唐的词家中,温庭筠填词最多,占有一定的地位,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1)有才。温庭筠有一外号“温八叉”。相传他才思敏捷,下笔可谓神速。在考试时,押官韵作赋,叉八次手,十六句的八韵贴诗就写完了。在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数步成诗的曹植,而像他这样八叉手八韵成者再无第二人了。 (2)不幸。虽很有才气,但奇丑,且是个不幸的诗人,属于屡战屡败的考生,从四十岁到五十六岁一直考不了进士,真不知是上帝的公平还是不公平。 (3)失败原因。第一是曾卷入政治斗争之中;第二是名声不好,平时不修边幅,随随便便,时常和歌妓们厮混在一起,要不然就和纨绔子弟在一起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借着酒意即兴吹拉弹唱,他极富音乐天分,有孔即吹,有弦即弹,根本用不着什么好琴名笛就能奏出美妙的音乐来。在民间,他的确是个大红人,相当于现在有“超男”;第三,他太狂傲,是个狂人,有点目中无人,得罪了不少权贵,他瞧不起别人,别人也看不惯他;第四是考试作弊,他在考试中代人答卷,帮助他人作弊,并强行索取报酬,并且还大闹过考场,这一恶劣行径引起了一些公愤,成为他考学中的巨大障碍。 总之,他是一个穷困潦倒,仕途失意的文人。 三、写作背景: 诗人本来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 “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 四、预习探究 诗歌写了哪些景,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意,表达了什么情感? 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晓,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板桥上,早已留有人迹。 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月光下驿站墙边的枳树花开得正鲜艳。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春天来了,我的家乡杜陵,一群群凫雁,正欢快地嬉戏在曲折、温暖的池塘里。 思乡之情;羁旅愁思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五、巩固拓展 1、题目中“早行”在诗中如何体现出来的? 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 间接表现:鸡声茅店月(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 2、赏析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此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表现景色的?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叠加各组典型意象,营造了一幅凄清、冷寂的意境,表达旅途艰辛,羁旅愁思。 意象叠加的实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3)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抒怀》) 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3、颈联中的“明”字好在哪?请赏析。 “明”照亮,月光下驿站墙边的枳树花显得格外明亮,反衬天黑,突出时间之早,环境之安静。 4、赏析尾联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相生。 作者由异乡的景色联想到昨夜梦中故乡的景色:春天来了,我的家乡杜陵,一群群凫雁,正欢快地嬉戏在曲折、温暖的池塘里。反衬自己的羁旅之愁和悠悠乡思。 六、反思总结 七、作业布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0b2a11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