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特色

时间:2023-11-06 12:44: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林清玄散文特色

引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特色,欢迎大家阅读。

林清玄初登文坛为他写作第一时期,他将自己的朝气与激情更多地倾注在乡土中,代表作有《少年行》、《鸳鸯香炉》等.随后,他没有拘泥于乡土散文的创,尝试着将东方美学理念和佛教哲学情怀融为一体,开始了以“菩提系列”为代表的创作生涯的第二个时期,也进入了他个人创作的全盛时期,散文集收录了大量该时期的优秀作品如《佛鼓》、《光之四书》等.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的散文并不只是拘泥在对台湾的故乡之情,而是在两岸一体的情怀下表达思乡之情,比如《红心番薯》. 我最有印象的是《木鱼馄饨》:

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吴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的穿过巷,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正摇摇摆摆的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 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

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远远听到他的木,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做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至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


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木鱼总是木,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清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返消失在巷子的转,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0d4fc0e48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