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是梦还是现实 ——读《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有感 马克思的大名想必世界上没有几个人没有听说过,他是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革命家,社会学三巨头之一。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而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痼疾纷纷显露。从城乡差距、贫富不均到经济掠夺问题,加上全球霸权在金融海啸中显露的腐败,种种迹象表明,让整个世界重新认识、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正在显现。这也是英国马克思主义者特里.伊格尔顿写《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本书的原因,该书的价值正如书中写到的:通过大量实证内容反驳了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进一步阐明了在马克思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当下的经济建设工作有着深远且具操作性的参考价值。 然而对于我来说,一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继承人,这本书更使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纠正了我以往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误解。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更是仅有的社会主义大国,可以说是世界马克思主义最大的实践国,在这个国家生长的我们,同样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不甚了解。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推进,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衍生出许许多多的矛盾与严重的贫富差距,饱受这种转型动荡的中国人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怀疑,他们在思索:为什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社会还会出现这些问题呢?因此作为当今的中国人可能更需要阅读这本书来纠正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错误认识。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本书一共分为十个部分,从十个当前西方反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来具体阐述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而在这里我并不想把这十个观点的论述都叙述一遍,只是想从其中我较感兴趣的一个观点出发谈谈作者对其的解释以及我的一些看法。这个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乌托邦之梦。他将希望寄托在一个完美的社会,那里没有艰难、没有痛苦、没有暴力、也没有冲突。在共产主义的社会里,没有对抗、私利、占有、竞争或者不平等。这是一个共产主义的乌托邦。西方认为这是一种出奇幼稚的想法,它来源于对人性的轻信,完全无视人性的险恶,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人生来就是自私、贪婪、好斗而富于竞争性的动物。所以西方甚至当前的一些中国人认为这只可能是马克思的乌托邦之梦。但作者却不以为然,他认为马克思是从来不拿未来说事的,也根本不关心未来,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反对将共产主义视为“现实必须为之做出调整的理想”;他认为,共产主义是“真正废除事物现状的运动”。所以马克思从来只是将完美的共产主义社会当一个目标,他认为,重要的不是对理想未来的美好憧憬,而是解决那些会阻碍这种理想实现的现实矛盾。同时,马克思相信未来的无限可能性,以此来抵御那些关于未来的假象。而西方的一些反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所构造的共产主义社会是违反人性的,所以根本无法实现,正如许多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人性的看法过于理想化。那我们就要思考一下人性是如何而来的,是天生的还是塑造而成的?有些人认为马克思忽略了人性是因为他根本不相信人性,但恰恰相反,马克思是相信人性的,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写道,坚持一个人的本性,是“一个人存在的重要体现”。他对其有着唯物主义认识即,我们物质机体的性质使我们成为了现在这样有各种需求、会劳动、爱好社交、有性欲、渴望沟通与自我表达的动物。一些反马克思者认为社会主义是没有自由和违反人性的,但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了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并非简单地排斥热衷个人主义的自由社会,社会主义是在自由社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补充与完善。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违反人性自由的。同时,社会主义并非要求它的公民都是道德上的楷模,因为马克思认为体制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性,我们也可以说社会主义可以改变人类本身。那马克思到底是不是乌托邦思想家呢?西奥多.阿多诺的回答是:是,也不是。 但就我看来,无论马克思是不是乌托邦思想家,只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就不会对其有那么多的误解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所知道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的,自己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何为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也曾一度怀疑过马克思主义,但看来这本书之后,我对马克思主义又有了全新的认识,使我受益匪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0e57b4add36a32d737581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