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人类学视野下民间仪式旅游及其开发4800字

时间:2023-01-27 07:22: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象征人类学视野下民间仪式旅游及其开发4800



要:仪式旅游实质上是一种体验式旅游。旅游者的仪式旅游过程是不断地解读旅游地独特象征符号的过程,旅游者与仪式文化间有效的互动是实现仪式旅游的充分条件。在仪式旅游开发和展演中,需要注意区分不同的仪式;仪式旅游在展演的时候注意区分前台;注意仪式周边氛围的营造,尽量让游客体验到当地文化的真谛。

关键词:象征符号; 仪式; 体验式旅游; 解读;参与 现代旅游已经由简单的观光旅游转化到了深度的民俗风情的文化旅游,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如此看来,民俗风情旅游不仅仅成为政府部门发展经济、吸引外资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满足外来人想像、了解当地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更是加强对外交流,扩大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对于来自异文化的旅游者而言,当地文化具有难以直观的神秘性,而恰恰是这种神秘性,构成了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的最直接的动力。征人类学认为,文化是通过仪式来展现的,人类的文化史就是仪式的历史。仪式除了传递一定的物质信息以外,更多的是一种与当地的生活、政治、行为艺术相关联的更广阔的意识范畴。[1]因此,对仪式的象征解释是把握特定社会秩序,文化运作的最重要的切入点。仪式旅游就成了人们体验、感受当地文化认识旅游地独特文化魅力的重要途径。 一.仪式旅游的实质体验是一种体验式旅游仪式是社会中具有重大意义和非功利性的事项, 本身包含巨大的空间和范围,可以是仪式的总称,也可以指狭义上的祭祀、节日、庆典等, 式中充满了各种象征符号, 是一个巨大的象征系统。[2]仪式是以一系列的现实行为表达人们意识层面的东西,是认识社会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仪式中的有些行为尽管看起来很荒诞,但是总是在展示一种文化内涵和民众认同。譬如戈尔茨笔下巴厘岛的斗鸡活动,其实就是揭示了隐藏在其之下的深层的文化内涵。体验式旅游是当代人旅游消费的一种全新的理解和新的需求形式,强调游客对文化的、生活的、历史的体验、参与与融入,代表了旅游者的深层次精神需求。体验式旅游并不像传统的对旅游地风景名胜的领略和观赏,一种纯粹意义上的观光,而是积极地参与到被预先设计好的各种项目、活动中来,通过与文化本身的互动将旅游变成一段值得回味的精神之旅和文化消费。格拉本将旅游活动本身也看做是一种过渡仪式将其视为一个世俗——神圣——世俗的过程, 虽然从表面上看,经过旅游行为之后,仿佛终点又回归于原点;其实不然,它达到了一种更新状态。[3]

在这个缩模结构图中,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已经摆脱了日常生活的常态,进入到了一种近似神圣反常状态当中,他们期望旅游地的旅游活动能够满足他们最大的心理满足---质文化的追求,容纳了当地巨大符号的文化系统的仪式无疑是旅游者认识当地文化的一把钥匙,没有什么比实际参与到当地的仪式活动中更能直接、全面的体验当地异域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仪式旅游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体验式旅游。 二.参与与互动是实现仪式旅游的充分条件仪式作为当地长期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很多都是源自于原始的宗教、巫术、神话故事,由于旅游者个体文化差异、知识结构、文化体验匮乏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旅游者很难对仪式所传递文化内涵和意义进行直观、正确的解读,参与


与互动是实现仪式旅游的充分条件。()仪式旅游是不断解读符号的过程仪式是容纳当地文化的一个巨大的文化集合体,旅游的关键在于对于仪式内涵的解读。著名象征人类学家特纳是最早对仪式以及仪式符号进行研究的,他认为象征符号与人们的社会行为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象征符号是仪式的最小组成单位,仪式对人们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全部通过仪式中的象征符号体现出来 [4]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认识仪式内涵的有效途径。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如果不能切身感受到旅游符号之所指,就不能感到畅爽,期望与感受之间的差距必然拉大。而符号不能被旅游者所解读,似乎一切变得毫无价值,旅游地所呈现出来的一切物象之价值将会荡然无存。如果我们把仪式本身看成是一个宝库要打开宝库之门,符号就是密码,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密码进行解码、破译的过程,人们通过旅游,与客观世界互动,旅游者才真正进入了内涵丰富的广义旅游符号系统。因此,旅游地相关人员在进行仪式旅游开发时就必须认清旅游者参与在仪式旅游中的作用,以便让游客能够更好地解读符号。(二)仪式旅游开发不是符号的表象化旅游者通过仪式符号的不断解读、破译,进而对其深层文化符号给予的解读, 使自身真正实现更新状态。然而,很多旅游地认识到符号在仪式旅游体验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了快速的提升旅游地形象,加深人们对旅游地的认知,纷纷通过强化符号本身来加强旅游资源的品牌效应。这种情况下,仪式旅游再也不严格按照场地、时间、人物等传统文化要素和要求来严格展演,而是任意地发明创造,如西双版纳傣族园的泼水节经过旅游开发则变为每天一次, 一次一个下午, 甚至跳跃到了一台旅游表演之中, 使游客在很短的几个小时里体验傣族的泼水节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游客对于体验的低层次需求,但是对于仪式本身传递的文化内涵并不完全了解,旅游符号表象化催生了文化旅游的危机。将文化行为与过程完全当作一种盈利的形式,旅游活动场景被简化成了表演舞台,将文化旅游的内涵理解为文化复制,具体的如民族歌舞只停留在表演上,民族服饰只停留在敷衍旅游者观赏的穿戴上,民族餐饮只出售给旅游者而自己却很少享用,民居建筑只停留在外观的风貌整治上,这一切皆受制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对于旅游者而言,他们享受的只是文化的符号化拼盘,并不能感受到文化自身的精髓,长此以往,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可能丧失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的魅力。三)仪式旅游中的游客不是一个纯粹的旁观者仪式旅游的实际效果不是取决于仪式本身,而是从根本上取决于另外两个变量,即谁来解读和以何种方式解读。第一个变量涉及的旅游(解读)主体的异域性,这在一般的旅游活动中本身不是一个问题,或者说是题中应有

之意,关键地是第二个变量,即游客以何种方式来解读的问题。卡西尔认为,人的使命是运用符号来创造文化,人不能成为文化符号的被动接受者[5] 这恰恰是结构功能主义和象征人类学理论旨趣的根本不同之处,在象征人类学家看来,文化是通过象征手段来表达的意义系统,人们对于其周遭环境和社会其他成员的行为和言语的理解和解释会在社会成员中间构成一个共享的文化意义系统,从而使得人们对于异域文化认识成为可能。如果仅仅将旅游者当做一个旁观者或局外人,没有参与到社区与居民一同去了解、感受甚或去创造文化,么就不可能实现旅游的效果。缺乏旅游者实际参与,旅游地也不可能真正获知游客的实际需求,会使旅游地社区会失去自己的文化吸引力。文化旅游者不是文化的旁观者,而是旅游者在不断的以他自己的符号化活动来创造旅游产品。在旅游文化的创造过程中,只有旅游者参与旅游地社区的文化创造,才能真正促使旅游地社区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觉醒,以促使社区居民对自己文化的创造和保护,使文化得以再生

三.仪式旅游开发的策略探寻(一)多种形式分类开发仪式旅游有的学者曾总结了当前仪式服务于旅游的三种形式: 开放型、表演型和发明型。[6]所谓开放型的展演方式特征在于,它不改变仪式的时间、场地和程序, 仅放开仪式活动的主体限制, 允许游客参与到旅游介入前的仪式中来。对于这种仪式主要是一些娱乐性比较强的,如彝族的火把节人人都能参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1b28ee535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