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诗歌创作初期的“欲望流”式写作风格,算是一种讨巧吗?

时间:2022-09-08 23:12: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余秀华诗歌创作初期的“欲望流”式写作

风格,算是一种讨巧吗?



说实话,要不是在网络环境下,要不是以这种宽容和个性化语言背景为衬托的话,余秀华的诗歌不一定能红得起来。特别是她的那首成名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只看这首诗的名字,你首先会想到什么?(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搞清楚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是余秀华遇到了网络,遇到了网络中猎奇、新鲜的一面的之需求,是网络语境成全了余秀华。

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彭敏就曾点评过余秀华的诗,说像余秀华这种感觉的创作,一抓一大把,余秀华的走红是新媒体时代特定的产物。

其实像余秀华这种水平的诗在诗坛一抓一大把,当然她的作品是很好的诗,但是这样的水准在诗坛并不是很稀缺的。——彭敏 彭敏作为业内人士,其评价应该还是比较专业和中肯的。

不可否认余秀华具有她自己的文本能力,也就是诗歌创作的基本功,在这种个人基础之上,加之网络新环境以及其他很多偶然因素,共同促成了她的成名。 不得不说的是,其成名作在很大程度上,是沾了“欲望流”式写作的光,更有人批评余秀华的诗是“黄诗”。不论批评的是否有道理,但凡文学作品沾上一些“欲望流”写作,好像变得讨巧了许多,很容易“出成绩”,很容易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余秀华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她的性格有两个特点,一是冲动,二是真实,我相信她说的都是真的,在回答什么才是好的诗人这一命题时,她也讲到:好的诗人一定要真诚,至少不说假话,不要欺骗自己。

也许正是余秀华把创作“要真实一些”落实得太具体、太到位了,加上她的冲动性格,两个因素这么一结合,好了,所谓的诗歌之灵感来了,成名作诞生了(但是好像也过于真实了一点)。一经面世,果然不同凡响,毫不掩饰,带着一股原始欲望的气息,这一下子就脱颖而出了,为什么?因为她和别人的路子不一样,放在诗歌创作上,这叫做诗人独特的个人风格,这一下子就跟别人形成了“差异化竞争”。

偶尔为之,或许可以,但是写得多了,就不能总是这样写了,不然定会有被读者读腻的时候。当然余秀华有着旺盛的创作能力,据她自己讲,至今已经创作2000余首现代诗,她的诗我只是读了一小部分,所以除了这种欲望流式写作之外,一定还有很多的其他类型或者风格的诗作。


就像弗洛伊德所说,力比多是一切行为动机的源泉和动力,作为作家来说,也是作家的创作的原动力,那么从这一点来看,余秀华倒是本色创作,完美诠释了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学说,也证明了这个理论的价值。

力比多作为人体内部一种原始的动力或者欲望,在它升华之后,才显得更加的“高尚”和“不凡”,余秀华的创作,只是以此为起点,我想应该不会拘泥于此。

假若余秀华一开始写的是普通题材和内容,那么她是否还能有现在的名气,谁也不知道。不管她是凭借运气成名也罢,还是以实力胜出也好,讨巧于“黄诗”一说,至少在他其创作初期,是一种客观事实。当然她应该也不是刻意的,也许这是诗人的“真情流露”吧。

像每一位诗人和作家一样,余秀华也需要升华,其实要成为一个“有名气”的诗人,相对比较容易,而不容易的是,如何成为一个有持久创作能力,不断拿出高质量作品,以实力证明自己的诗人,再往更高一层讲,如何在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这才是一个作家更高的追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265844ca3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