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试题三

时间:2023-11-30 12:22: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当代文学 试题(三)

一、填空题(10*1=10分)

1.十七年长篇小说创作,取得了突出成就,从题材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现实题材,代

表作品有柳青的 等;一是革命历史题材,代表作品有梁斌的 等。 2.王蒙的短篇小说 ,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官僚主义。

3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提出了“ ”的方针,成为本时

期的文艺指导政策,史称“双百方针”

4.建国初期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中具有传奇色彩的是曲波的 5.伤痕文学的开端之作是刘心武的 6.改革文学的代表作是蒋子龙的 7.反思文学的代表作有古华的

8.寻根文学思潮中体现出对传统文化认同态度的是阿城的 二、单项选择题(10*1=10分) 1“双百”方针时期出现的文学作品有( A《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B《人生》C《班主任》D《棋王》 2.杨沫在建国后的作品有( A《青春之歌》B《李双双》C《七根火柴》 D《百合花》 3.下列属于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有( A《红旗谱》 B《七根火柴》 C《三里湾》 D《山乡巨变》 4.老舍在解放后的话剧作品有( A《茶馆》 B《关汉卿》 C《雷雨》 D《文成公主》 5.下列文学作品属于“伤痕文学”的有( A《班主任》 B《黑骏马》 C《春之声》 D《棋王》 6.下列诗歌中属于郭小川的作品是( A《回延安》 B《望星空》 C《草木篇》 D《有的人》 7.改革文学的代表性作品是( A《班主任》 B《棋王》 C《乔厂长上任记》 D《人生》 8.顾城的诗歌代表作是( A《一代人》 B《致橡树》 C《鱼化石》 D《小草在歌唱》 9.沙叶新在新时期的话剧代表作是( A《陈毅市长》 B《文成公主》 C《车站》 D《雷雨》 10.路遥在新时期的代表作品有( A《人生》 B《黑骏马》 C《白鹿原》 D《长恨歌》 三、名词解释(5*5=25分) 1.三红一创 2.双百方针 3.地下文学 4.伤痕文学 5.寻根文学

四、简答题(5*5=25分)

1.简述建国初期三次大的文艺思想批判运动。

2.试分析《李双双小传》中李双双的形象并作出评价。 3.结合作品谈谈《茶馆》在艺术构思上的独到之处。


4.试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 5.简述新时期朦胧诗的创作特点。 五、作品分析(1*10=10)

结合朦胧诗的思想和艺术特点分析顾城的诗《一代人》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六、论述题(2*10=20分)

1.你认为《人生》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2.就本学期学过的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作人物形象分析。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10*1=10分)

1.创业史 红旗谱 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3.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4.林海雪原 5.主任6.乔厂长上任记 7.芙蓉镇 8.棋王 二、单项选择题(10*1=10 A A A A A B C A A A 三、名词解释(参考答案)5*5=25分) 1.“三红一创”是: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柳青的《创业史》

2.毛泽东在1956年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成为本时期的文艺指导政策,史称“双百方针”

3.文革后期出现的一股创作潮流,作品多以手抄本小说的形式流传,并未公开发表,内容多为对四人帮的控诉,摆脱了当时普遍流行的红色小说模式。

4.是新时期文学中的潮头文学,由卢新华的小说《伤痕》而得名。它是痛定思痛的文学,也是控诉文学,人们郁积于心的愤懑之情由伤痕文学得以宣泄。它是新时期文学直面人生,关注现实的开端,标志着现实主义的复苏。代表作家刘心武的《班主任》等。

5.产生于80年代中期,创作上的特点是:以现代意识关注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索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呈现出鲜明大地域特点,表现手法上既有传统的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等方法。作家有阿成的《棋王》等。 四、简答题(参考答案)5*5=25分)

1.建国初期三次大的文艺思想批判运动是:

11951年毛泽东发动的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2分)

21954年到1955年发动的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2分) 3)对胡风及其反革命集团的批判(1分)

2. 李双双是一个生产积极、一心为公、勇于和旧思想斗争的农村妇女。双双关心队里的每一件事,个别爱占便宜的社员的猪拱了队里的红薯地,她不放过;生产队评工分太马虎,影响社员的积极性,她提出批评和建议;副队长金樵做了损害集体利益的事,她也大胆揭发。双双的正义行为得到了老支书的鼓励和多数社员的称赞,3分)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点拔高,过于理想化了,因为作家在创作时候不可避免受到当时主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2ae9b1d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