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因一首诗名传千古,第一首被称为“孤篇压全唐”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诗人的国度,古时候上至豪门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人人都能吟咏几句,上古时的《诗经》,就是当时老百姓的口头创作。虽然唐诗宋词的时代离我们已经远了,但观望时其字里行间的光芒依旧璀璨夺目。而这其中有的诗人只凭一首著名的诗歌便千古留名。因一首诗而流芳千古,并非说这人一生只写一首诗,而是他或她写的诗,只有很少的一两首被流传下来,而且流芳千古,这样的诗人当然是有的。 第一个,自然是有着“孤篇盖全唐”之誉的张若虚《春江花月 夜》。张若虚(约647— 约730),字、号不详,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合称“吴中四士”。其《春江花月夜》诗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全诗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图,语言优美,想象奇特,意境空明,如音乐般宛转悠扬,如国画般清澈干净,被后人狂赞为“孤篇盖全唐”。值得说明的是,张若虚一生传下来的只有两首诗,一是《春江花月夜》,一是《代答闺梦还》。 《代答闺梦还》原文: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第二个是人人都熟知的,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大约生活在宋孝宗在位期间,约公元1163年到1189年间。他看到那些南度而来的宋朝上下纸醉金迷,便在旅舍的墙壁上题下这首“墙头诗”,不想一题成名,千古流芳。 第三个应该是曹松的《己亥岁二首》: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 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 安史之乱后 ,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为战场。这就是所谓“泽国江山入战图 ”。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里“封侯”之事,是有针对性的,当时镇海 节度使高骈就以在淮南镇压黄巢起义军的“功绩”,受到封赏 ,无非“功在杀人多”而已。最后两句也成为了千古名句。 第四个应该是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此外,这首诗是写愁的代表作。张继也因此名传千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3121e16cc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