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的八种理论: 冲突理论(conflict theory) 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结构化(structuration theory) 符号互动(symbolic interactionism) 理性选择(rationalchoice theory) 常人方法学(ethnomethodology) 新功能主义(neo functionalism) 弱关系(strength of weak ties) 结构洞(structural holes) 结构洞理论强调人际网络中存在的结构洞可以为处于该位置的组织和个人带来信息和其他资源上的优势。1992年,博特在《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一书中提出了“结构洞”理论(Structural Holes),研究人际网络的结构形态,分析怎样的网络结构能够带给网络行动主体更多的利益或回报。所“结构洞”就是指社会网络中的空隙,即社会网络中某个或某些个体和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个体不发直接联系,即无直接关系或关系间断,从网络整体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如果两者之间缺少直接的联系,而必须通过第三者才能形成联系,那么行动的第三者就在关系网络中占据了一个结构洞,显然,结构洞是针对于第三者而言的。博特(Burt)认为,个人在网络的位置比关系的强弱更为重要,其在网络中的位置决定了个人的信息、资源与权力。因此,不管关系强弱,如果存在结构洞,那么将没有直接联系的两个行动者联系起来的第三者拥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这样能够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回报因此,个人或组织要想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就必须建立广泛的联系,同时占据更多的结构洞,掌握更多的信息。 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的弱关系力量假设。格兰诺维特认为,由于拥有强关系的个体之间的同质性较高,他们拥有的资源也十分接近,因此个体不容易从强关系中获得自己稀缺的资源,而弱关系则恰恰相反,由于彼此之间的异质性较大,双方更可能拥有彼此稀缺的资源,因此个体能从弱关系中获得更多。但是这其中就存在一个问题,弱关系中的双方由于某种客观或者主观的原因存在着隔阂(这也正是他们是弱关系的原因),他们怎样才能更加顺畅地实现交换呢?而这正是结构洞理论所关注的地方,因此弱关系力量假设可以看作是结构洞理论的根基。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如果说弱关系力量假设是结构洞理论的根基,那么强关系力量假设无时无刻不在动摇着这种根基,这也是结构洞理论受到的攻击的一个重要来源。 1 / 2'. . 社会学研究方法: 最小二乘法(OLS),对数线性模型(logit)、概率比模型(probit)、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结构方程(structural equation)、社会网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s)、工具变量(instrumental variable)、事件史分析(event history)、倾向性匹配(propensity score)。 定性方法 深度访谈(depth interview)、焦点组访谈(focus group interview)、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叙述分析(narrative analysis)和扎根理论(grounded 2 / 2'. theory)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342dc6c3b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