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本科学术论文写作讲评第6辑本土·摩崖石刻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文本科学术论文写作讲评:第6辑:本土·摩崖石刻 今天讲评第六组的三篇论文,一篇是侯永慧领衔合写的《朝阳岩摩崖石刻的田野考察》,一篇是她自己独著的《明代〈朝阳岩下歌〉和诗三首及其文物价值》,第三篇是汤军的《朝阳岩沿革述略》。这三篇论文都已经正式发表,今天主要给大家讲评一下这个例子,讲一讲指导这三篇论文时我的用意。我组织这三篇文章,和在这个课堂上此时此地讲评,我有一个用意。我仔细想了一下,就这三篇文章,它大概可以总结一下有三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个特色就是这组论文它是在所涉及的领域或者说内容这方面很传统的,也是很经典的。肯定是“四部”之学,或者说是国学里面很传统的一个领域,但是同时又是很前沿的, 很新的一个领域。这样说一点都不矛盾。这三篇文章,研究的都是石头上的题名和题诗。石刻过去属于“金石”之学。大家知道欧阳修的一个著作叫《集古录》,后来比他稍微晚点的赵明诚写了《金石录》。这两个书就开创了中国金石研究的新风气、新领域。金文主要是先秦的,碑和墓志铭是从汉以后开始有的,并且越来越多,那么经过唐代的大繁荣以后,到了宋代,金文和石刻这两方面的文字史料都成为重要的历史文献。经过这两个很有见地的学者的研究,加上其他学者的推动,就兴起了一个新的学科叫“金石学”。这个新学科、新领域到现在也有一千年了,所以它是一个很传统的领域。特别在清代,有几个大学者,一个是王昶,还有瞿中溶,还有陆增祥几个人,都是鼎鼎有名的金石学者,做了很多金石研究,特别是石刻的研究,他们都有很大部头的著作问世,就把石刻文字推向了一个新的鼎盛。 金文也好,石刻也好,它刻在这个地方,已经很悠久了,但是你发现它可能只是昨天的事,发现的时间可能非常晚。它刻在那儿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是你发现它、注意它、研究它可能非常的晚。这个意思大家知道,研究领域是很客观的,由来已久。但是发现可能是新发现。那么新发现的材料,就会有新的突破。这一点,大家如果关注学术界,会有一些了解。比如在三四十年以前,我们长沙的马王堆出了汉墓的帛书,那就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个学科的进展。出土的东西是汉代初年的,可是是在七十年代发现的,那么就是一个新的成果。最近一二十年,又有郭店竹简、上海博物馆的竹简。最近两年又有清华的竹简。那这个都是最新的前沿,都是能够推动学科,推进新知识、新领域的。所以传统的学科其实也可以是很新的前沿,老的文献可以是新的材料,是这样一个辩证的关系。以往王国维先生,还有傅斯年先生、陈寅恪先生,他们都强调过新材料的发现可以推动一个新的学科,成为国际汉学研究的新前沿,不仅在传统领域,在国际上影响也比较大。 我们这一组文章,虽然它的意义没有敦煌莫高窟、流沙坠简、战国竹简、楚帛书的发现那么大,但是它的性质是一样的。它石头就一直刻在那儿的,但是可能是新发现的,可能会推动一些研究的新进展。这是这组文章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就是这组文章要求研究者所涉及的领域,或者要求研究者所具备的学术素养是多方面的,它的领域是很宽阔的,也可以说是各个学科打通的。 我们现在说到朝阳岩的石刻,大家看到了有宋代的三个字,很大的榜书是“朝阳洞”。周围有很多小的石刻,很多石刻是宋代的,宋初到现在刚好是一千年了。那么这些一千年的东西我们今天看见了,我们怎么做研究呢?你从哪个角度做研究呢?那就要分析,就有很多角度。我们能不能说这个是文学的研究?好像也不光是文学研究。我们说这是哲学的研究?也不光是哲学的。我们说它是史学研究?也不光是史学的。它跟考古、文物、博物学也有关系,跟书法也有。说它到底应该由谁去做研究,谁有资格做研究,应该归属于谁?好像谁也不好归属。它是涉及非常宽广的一个学问,涉及文学、史学、哲学,也涉及书法,当然也涉及文字学、文物考古、文献学,还涉及地方志,过去我们叫舆地之学。它还会涉及到甚至于地理学、地质学,甚至于绘图,过去我们叫舆图,甚至于摄影,甚至于计算机技术。就是说它确实涉及到很多方面,所以这组文章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它是多学科参与的,汇通多学科,要求具有多种素质的这样一个例子,就是它把很多学科的方法和内容都聚焦在一点上。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就是这个研究它是一个具有本土性质的研究。就是刚才我说的,研究石刻从宋代到清代都有很多名家,那么要说到湖南,湖南有很多自己的特色。 石刻只要刻到石头上,它只能是唯一的,说“朝阳洞”三个字,如果你再把它刻到别的石头上去,绝对不会跟它一模一样。那么书法的风格,刻者的风格,流传中的这些风风雨雨的经历,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石刻都是唯一的。那么在永州或者湖南的石刻,当然首先它们也是唯一的,所以我们永州境内的石刻,那就可以说既是全国所关注的资源,又是我们自己本土的资源。所以第三个特点就是它是一个涉及到本土的资源,这样的一种资源就跟以前我们讲的一些内容相似,就是别人也可以研究,但是别人来研究隔了一层;我们也可以不研究,但是我们去研究就亲切了一层,就更多一层机会,多一层理由。本土的研究先不说成果水平怎么样,首先有一个乡土感情在里面,也使得我们在研究的机会上它多一层。特别是这个朝阳岩,差不多是我们学校的一部分,至少可以说是我们学校的一个邻居,从我们这个课堂走到朝阳岩的摩崖石刻景区,也就是十分钟的路程,可以说是我们眼皮底下的东西,和校门一墙之隔,就有这样一个比较出名的、也是文化含量比较高的一个景点。那么这样一个机会首先是摆在我们的面前了,而不是摆在北京、上海的学者面前,甚至也不是摆在长沙的学者面前,那这样一个机会首先需要什么样的一个素质面对呢?首先需要一个眼光。你看见了就是你的,你就可以来研究。 我们回到论文写作这个主题上来。想做论文,想找选题,大家只熟悉李白、杜甫,只熟悉苏轼、李清照,但是李杜的前期研究有数不清的成果了,没有一二十年的功夫你都不敢开口。你是可以说点儿什么出来,但你没有办法把前人的研究成果全都看一遍,你那一万字的篇幅根本不可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多说一句。你说的每一句话可能都没说错,但是每一句话都没有用,都没有贡献。打麻将这叫“打熟张”,说得没错但是没用,这是大路选题最常见的尴尬。相对而言,那么这种本土资源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方向。这是第三个特点。 2009年9月这个学期,中文系安排我讲“古代汉语专题”课,选修和旁听的50来个学生都不认识,那时候我刚刚作了《近思录集释》、《庄子注解》,正在作《日知录校注》,都属于古籍整理,我让他们自己选一项,我说还有一个选择是去朝阳岩考察诗刻,结果他们都选择考察。我让学生当场分出几个小组,第一组作朝阳岩沿革,第二组户外考察制作拓片,第三组查找金石文献和地方志负责校对,第四组专门研究元结、柳宗元、周敦颐三人与朝阳岩的关系,第五组第六组人数加倍,注解诗文,第六组照相和配图,另外选出二人总协调。后来的结果所有课程差不多都是在朝阳岩进行的。汤军当时自愿到的沿革组,侯永慧被大家选出来做了总协调。 我预先的估计,朝阳岩有二三十首纪咏诗,实际上学生们共收集到120首,这就完全可以整理出版一本单独的《朝阳岩纪咏诗辑注》了。 历代朝阳岩诗出处不一,大部出于石刻真迹,有些出于金石文献和方志文献,来源还是石刻,但现在的石刻磨泐了,所以文献可以弥补石刻的不足,但更多情况是文献收集未到而经学生们第一次增补进来,特别是还可以附带着拓本图片,所以十分珍贵。 我们野外考察,本意是寻找历代诗刻,但实际上很多石刻当时是看不清的,要作拓片。有些作了拓片也看不清,要拿回办公室仔细辨认。所以这个课堂的同学实际上是把所有石刻都搜寻了,特别是汤军、侯永慧二人用功最多,说到石刻就能指出拓片的内容,说到拓片就能指出石刻的位置,比我熟悉。我就建议汤军把朝阳岩的历代沿革做好,不仅是训练、作业,要当成实战。建议侯永慧把所有石刻作一个概述,包括绘图。结果她自己创意,画了6幅大图,十分清晰,完全可用。2006年永州市文物处新统计的石刻总数是114幅,而汤军、侯永慧当时统计出来146幅,实际上后来又有发现,总数已到150幅,并且每幅都有著录,标出位置所在。 这些诗刻中最有价值的当属四首唐诗。到我们考察快要结束时意外发现的大历十三年张舟的《题朝阳岩伤故元中丞》一诗,实际上成为全程的高潮。这首诗简直成了朝阳岩研究中的一把钥匙,一下子开启了许多问题。 所以到课程结束以后,研究却刚刚开始。侯永慧的任务是将《诗选》从作业修改成正式的校注著作。中间她又写了一篇《明代〈朝阳岩下歌〉和诗三首及其文物价值》,刚好《武陵学刊》刚恢复刊名,有“跨学科视野下的文学研究”的栏目,侯永慧的论文有跨学科交叉的特点,就投稿了。发表时按编辑要求署了我的名字,实际上是侯永慧独著。 汤军则需要独立完成扩充到十余万字的《朝阳岩小史》。朝阳岩是元结发现命名的,他写的《朝阳岩铭》和其他诗文,称道永州、零陵的“水石”,从自然地貌方面看,永州、零陵的文化可以称之为“水石文化”。但是朝阳岩还有一个人文主题,明代为了纪念元结,也为了纪念两宋贬谪到永州、道州的文官,其中大部分是两宋理学、“新儒学”中的人物,修建了“寓贤祠”。为贤人修祠,在古代很多,但是“寓贤”只永州有。贤人的主题其实也是元结确立的,东晋南朝学者写了很多各地的《先贤传》,或称《耆旧传》,主要是称道两汉的地方循吏,总数有差不多二十种,几乎可以说出现了纪念先贤的“潮流”。其中司马彪写了《零陵先贤传》,可惜失传了。元结的《朝阳岩下歌》中写到“零陵徒有《先贤传》”,就是指司马彪的书,主题是惋惜古今贤臣的难得。元结最著名的举动是在浯溪刻了大幅石刻《大唐中兴颂》,是忠臣的主题,二者互相呼应。我感兴趣的是,水石本来是死的,没有生命的,冰冷僵硬的,元结还有明代人怎么就将“水石文化”转化成了“寓贤文化”呢?这种将自然提升到人文的转化过程,是古代文明的最大特征。我希望汤军的《小史》提出一个典型案例来。 我当时正作《日知录校注》,学生的成绩反过来影响我,越来越多的头绪使我不得不停下手中的事,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研究朝阳岩。其实我只研究了四首唐诗,但是由诗刻又进入了文献,接触了宋代《零陵总记》、明代《朝阳岩集》、清代《金石审》这些相关文献。等汤军、侯永慧的工作做完,我也写出十篇左右的成果,可以汇成专题研究的小册,算是迎头赶上。 《朝阳岩沿革述略》和《朝阳岩摩崖石刻的田野考察》,末附我的一篇《朝阳岩与寓贤祠》,组成“朝阳岩研究”专栏,在《学报》推出,当时我有一段编者按说道: 朝阳岩位于永州旧城西南二里潇水西岸,与湖南科技学院毗邻。唐永泰二年(765)道州刺史元结维舟岩下,取名朝阳岩,历代名贤题咏不绝,成为著名的摩崖石刻景观,迄今已历1240余年之久。近50年来,朝阳岩旧有建筑基本无存,重要景区如群玉山、火星岩已遭彻底毁坏,惟有朝阳洞内石刻尚有部分保留。其中4通唐代诗刻,1通题刻,及若干宋刻,尤为珍贵。2009年9月,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2007级古代汉语专题课程选修同学49人,为编注朝阳岩纪咏诗集,前往实地考察,其初期成果并有朝阳岩沿革与朝阳岩摩崖石刻整体考察两种副产品写出。鉴于已往有关朝阳岩的系统研究迄未开展,本期特辟出专栏,抛砖引玉,期望学界予以关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35bb52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