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作者:张燕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1年第31期 文章的中心词写的是“选择”,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必然关系。 人的一生面临着种种选择。人生的选择如同穿衣,如果第一颗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就都会扣错。 古往今来,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是很多的。他们的成就和荣誉,往往令人敬佩、羡慕,人们也常渴望着能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然而,怎样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呢?每个人的理想有所不同,有的远大,有的现实,但无论哪个有志者,都应该牢记住这句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认准方向朝着理想,从小处做起,一步一步地积累着,走下去,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因此,要想達到目标,使理想成为现实,积累是绝不可少的,而人们往往忽视这一点。古人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无论多么远大的理想,伟大的事业,都必须从小处做起,从平凡处做起。现在有些人却不然,他们似乎只知道树立理想,却不认真想想该怎样去做。像他们这样日夜看着远方辉煌的目标而打发自己的青春,浪费自己的生命,到头来只能是个曾立志的无志者,到老一事无成。对于我们每一个青少年,我们的志向是与祖国的未来紧密相连的。 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从点点滴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宏伟的目标迈进。在这段路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一步步走下去,就一定能胜利。这胜利是我们的,我们的理想体现在一步一个脚印,去夺取胜利的过程之中。 就比如蜗牛,它走得很慢,一生却从未放弃。在潮湿的水边湿地上,在清晨的菜叶上,在雨后的岩石上,你都会看见一个背着个硬壳壳的小东西,头一会儿伸出来,一会儿又缩进去,两只触角左探一探,右瞧一瞧,然后又慢慢地背着壳向着某个目标前进,身后总留下一条白白的印迹,走到哪里印到哪里。 蜗牛,没有指头大的一团细肉,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很多人都这样评价蜗牛,甚至见了还要一脚踩碎它。是啊,太不起眼了。可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东西,却也有光辉伟大的一面。 蜗牛就是这样的,不怕失败,不怕跌倒,不怕慢,奋斗到底! 我们牢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警言,坚实地迈出千里之行的第一步。 升格建议 1.每句话应该说清楚一件事情,它应该是对前一句话的补充。 2.文章要言之成理,更要言之有据。对于熟悉的素材,不要总是从正面论证,最好进行假设论证,从反面论证。 3.不要大段写事例,要尽量概括,一则素材尽量不超过80字。譬如古诗文的用典,只选取三两个字,就能准确表达一个故事内涵。要能自圆其说,不要自说自话。 4.还要善于过渡,在段与段之间,多运用一些关联词。 升格作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江苏扬州弘扬中学 张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源于从小处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积累着,坚持不懈,大概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司马迁如果没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不会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煌煌巨著《史记》的问世;屠呦呦如果没有坚持不懈,查遍古籍,就不会发现“青蒿素”;达芬奇如果没有不知疲倦,从画一个个鸡蛋入手,熟悉明暗变化,也不会有《蒙娜丽莎》的问世。由此可见,要想达到目标,让梦想走进现实,积累是必不可少的,但人们往往忽视这一点。 荀子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论多么远大的理想,伟大的事业,都必须从小事做起,从平凡做起。现在有些人只知道树立理想,却不去认真执行,最终蹉跎岁月,一事无成,让人一声叹息。 “行百里者半九十”,世界上虎头蛇尾的事情太多了,不是我们有好的起步就行了。“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们不仅要努力从点点滴滴做起,还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理想迈进。在这段行进千里的征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决不会是一条平坦大道,很可能困难重重,但只要走好每一步,就一定能走向胜利。 在这个行进过程中,决不能投机取巧,正如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必然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而非孙悟空凭着一个筋斗云就能一蹴而就的。也许,历经磨难的过程,更能显示坚持的可贵,显出不一样的价值。正如蜗牛,背着壳慢慢向某个目标前进,虽爬得慢,却一生从未放弃,让人肃然起敬。更令人震惊不已的是,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雄鹰和蜗牛。蜗牛没有雄鹰翱翔的翅膀,不正是通过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最终爬上了金字塔的顶端么?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坚实地迈出千里之行的第一步,毫不懈怠,一路前行,我们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评点:素材不是靠背诵的,而是在于灵活运用。古人有“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说法,作文等级高的同学,一定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作文的高低来源于思想的高下。善于写作的人,会通过自己的转换,一番分析论证,把不贴切的素材,变成比较贴切而又独特的、不人云亦云的素材。文章结构要清晰,能够一气呵成。 (编辑:于智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4472028f2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