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2007-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民俗学专业试题

时间:2022-04-20 04:24: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浙江师范大学 2007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民俗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民俗 民俗学方法论 民俗的扩布性 合谱 不落夫家 民俗中的山 祭祀

黑话 民间竞技 民俗史 二、简答题

1、简述工匠民俗的三个特点 12 2、简述服饰发展的四个阶段 12 3、简述传统节日民俗的特点 12 4、简述民间常见的几种巫术形式 14 三、论述题

1、论述传统民间信仰与当下俗信关系 25

2、如何看待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方式下的变异 25

社会学概论

一、概念解释(答题说明:1、本题有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30 分;1社会学专业和民俗学专业都必须完成6小题)

社会化 社会流动 城市化 迟发展效果 社会角色 初级群体 二、简答题

(答题说明:第一、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第二、1、钱四小题是社会学考生和民俗学考生必须完成的,2、第5社会学考生必须完成,民俗学考生不做,3、第6题民俗学做社会学不做)

1 为什么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2 简述马克思主义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3 简述科层制的基本特征

4 简述费罗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5 简述社会问题的一般特脏 6 简述文化的社会功能

三、论述题(要求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文字流畅;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能自圆其说;鼓

励有价值的新视角新观点和个人见解)

答题说明:本题共2小题,每题30分,共60分:1题社民都做,2题社做民不做,3题民做社不做

1 试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分层状况的变化

2 选择一个合适的视角,试论和谐社会的特征和中国走向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3 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和相关理论,分析一下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外

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关系

浙江师范大学 2008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 832 科目名称: 民俗学概论 提示:

1、本科目适用专业: 030304 民俗学

2、请将所有答案写于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的不给分;






3、请填写准考证号后6 位: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计 50 分)

1、风俗 2、文化遗留物说 3、精神民俗 4、民俗史 5、古代民俗 6、坐商 7、宗族 8、人生仪礼 9、指腹婚 10、民俗信仰 二、简答题(第 13

题每题 12 分,第 4 14 分,共计 50 分) 1、简述学习民俗学的多种实用价值。 12分) 2、简述民俗的集体性。 12分) 3、简述物质生产民俗的特征。 12分) 4、简述四合院的特点。14 分)

三、论述题(第 1 20 分,第 2 30 分,共计 50 分) 1、论述节日民俗的特点。 20分)

2、论述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和当下的存在意义。 30分)

浙江师范大学 2008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13 科目名称:社会学概论 提示:

1、本科目适用专业:030301 社会学030304 民俗学; 2、请将所有答案写于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的不给分; 3、请填写准考证号后6 位:

一、概念解释(说明:本题有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30 分) 1.文化堕距 2.政治社会化

3.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4.霍桑实验 5.贫困文化论 6.社区

二、简答题(说明:共8 小题,考生任选 4 题,每小题15 分,共60 分) 1. 什么叫社会政策终结?在哪些情况下需要实行政策终结?社会政 策终结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2.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主要成因是什么?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主要 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3.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人格结构分为哪些部分?各个部 分的特征是什么?它们分别处于什么意识层次?

4. 在社会分层结构中,什么叫刚性结构?什么叫弹性结构?相对于 刚性结构来说,弹性结构具有哪些特点? 5. 文化相对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6. 非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 社会角色概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 岁时民俗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三、分析论述题(说明:共 4 小题,考生任选 2 题,每题 30 分,共 60






分)

1.请结合中国城市与农村的实际情况,试论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通过什么途径解决中国的城乡差距问题。

2.请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论述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3.酝酿已久的中国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在2007 11 8 日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这个方案安排中,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总天数由原先的10 天增加为11 天,农历除夕、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此方案元旦放假1 天不变;春节放假3 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 五一”国际劳动节 3天调整为 1 天,减少 2 天; 十一”国庆节放假 3 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 1 (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据新华社北 11 12 日电据统计,从 9 日上午至 12 12 时,已有近185 万网民参加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草案民意调查,各界反响强烈。目前,调查时间已经过半,结果显示八成网民支持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从最新投票结果看,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 10 天增加到 11 天的支持率为88%,调整五一并增加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的支持率为 67%,保留十一国庆节和春节两个黄金周的支持率为 81%将春节放假时间提前到除夕的支持率为 81%将元旦、五一及三个新增法定假日与前后周末调整成连续三天“小长假”的支持率为76%。传统民俗节日与国家法定节假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 传统民俗节日要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就有一定的难度。阅读以上材料,请从民俗与政治两者关系的角度论述传统民俗节日与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互动关系。

4.在古代,由于社会阶层的差异,贵族的民俗与平民的民俗是不一样的,如贵族晚婚,而平民早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阶层分化现象,形成了农民工、私营企业主这样的新社会阶层。相应地,出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同民俗现象,如新富贵阶层中开始时兴打高尔夫球、赛马等以消费主义为特征的民俗现象,而 中西部地区的多数民众仍延续着传统的农业时代的民俗。试 结合社会学中的分层理论分析当代中国不同社会阶层的民俗活动与民俗体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4e57a0048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