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讨论男孩的退化VS文明的进化 男孩危机造就文化蜕变 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女性能力的不断完善,“男孩危机”看起来日渐凸显。但种种“男孩危机”现象,并不能说明男孩差不多全盘沦落,完全屈居于女孩之下。“危机”的显现,只能说明有些方面男生显得相对不如往常具有统治地位,但男生依旧在专门多方面占有优势的,比如躯体素养、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在我看来,危机的显现未必是坏事,女孩们的“异军突起”或许会对男生造成压力,但这也不失为一种竞争、不失为一种文明的进化,对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男女性地位的平等或许大有裨益。 男孩危机的产生是必定的,但这也是文化蜕变的一种,是女性潜力慢慢被挖掘的一个缩影,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必定现象。我并不认为男孩危机确实是男生能力下降的表现,反之,这是女性能力提高的表现。女孩能力较之过去的完善,让女孩和男孩能力上的差距缩小,也带给男孩危机感。这事实上也能够促使男孩们不断提高自己。现在的社会,不应该是一个谁统治谁的社会,“双赢”、不分伯仲或许才是最佳状态。因此,不妨把“男性危机”的显现,看作一种文化的蜕变、社会的进步。 杨诗静(江西师范学院学生) 家教冲突与观念启蒙 男孩的责任意识和阳刚之气从哪里来?第一是从原汁原味的生活积存中、从家长放开手脚的观念鼓舞中来。但一些家长却往往要精心制造一个“爱心套子”,把小孩裹在中间,幸免坎坷挫折。因此,男孩的退化除了学校教育因素,家庭教育也应承担要紧责任。美国着名心理学家杜布森认为,“让一个男孩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那个男孩永久可不能走上邪路”。性别教育专家古里安博士则认为,“导致男孩危机最要紧的缘故,是父母普遍将亲小孩的教育托付给学校这种工业化体系,而舍弃了自己的责任”。 因此,要想禁止男孩退化,需要得到家长和教育者的观念认同,要竭尽所能在教育现实中接纳、正视男女差别教育。事实上,也有许多人在为此做出努力。比如,考虑到体育锤炼上的性别差异,北京市教委曾要求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所有初中体育课都实行男女分班,以使学生得到更有针对性的锤炼;2001年上海市第八中学就开始尝试分性别教学,2002年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也做过类似的尝试……只是这些做法还仅仅停留在个案时期,在学校教育中还不能普遍落实。而要在家庭中落实这一点,阻力更是可想而知。这就需要教师、家长进行一次观念启蒙,多一些“因性施教”意识,用新观念推动新行为,男孩退化的现象才有望得到纠正。 雷泓霈(河南教研员) 谁说非得男强女弱 事实上,男性失去的岂止是中小学的阵地?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低于妻子的男人在大都市里已不难见到。走出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在是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当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强壮的体魄,而是聪慧的大脑时,女孩儿们在成绩等方面超出男性,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真正惊奇的是,在如此一个貌似“阴盛阳衰”的大环境下,却有那么多女性宁愿“自己是个男人就好了”。我生于外交官家庭,自小成绩优异、性格爽朗,外表也不差,曾就读于实验中学、人民大学,在关爱下幸福长大。毕业后进入国家机关,曾长驻美国,现在,夫君小有成就、小孩爽朗可爱。在专门多人眼里我是集幸运、优秀、成功、幸福于一身。但即使如此,从小到大我却不只一次地期望自己是个男人,而我周围同样优秀、幸福的女友们有此念头者绝非少数。这是什么缘故?假如我们如此的女的都恨不得自己是男人,那么在偏僻、贫瘠的土地上劳作、照管老人小孩的农村妇女们又在如何想? 有多少悲伤的农村女小孩一出生就被只想要男孩儿的祖父母、亲父母扼杀了?有多少城里的优秀的女小孩通过20多年的努力和奋斗却成了“剩女”?又有多女孩性,为了获得所谓“经济地位的独立和身心自由”,用数倍的付出去争取与男性一样的“成功”,然后又不得不背负着工作重担,返回“家庭和厨房”中养育子女、应对家务?更可怕的是,我10岁的女儿难道也开始说“我要是个男孩儿就好了”! 我觉得这么多女性不想做女性、觉得做女性有遗憾,才是我们的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应该研究的问题,而不是忙着去“挽救生活在城里锦衣玉食的男小孩”。 在一个仍由男性把持着政治和经济大权、占据着社会和家庭主宰地位的国家,谈“挽救男孩儿”难免让人感受惊奇。这份对“男子汉意识”关注的背后,是否飘动着“男尊女卑”的影子? 于淑芳(北京市民) 请听一听男孩的声音 事实上关于男孩们而言,问题不仅仅在于孤独,也在于不被承认。 家长老师常说,期望每个男孩差不多上“谦谦君子”。因此,这种目标是好的,然而,它现实么? 记得在小学里,老师从来没有因为“贪玩好动”等批判过我们这些男孩。在小学里,我们男孩阳光,欢乐,自由爽朗。但看起来上了初中以后,一切都变了。那个地点看起来不承诺我们在自由的空气中成长,任何时候都不能贪玩好动,要听话,要想在老师心目中有个好印象,还要装成熟,必须压下内心关于热爱的期望。但是,谁会强迫自己消灭与生俱来的天性?因此,我们不在乎中午大汗淋漓地回班时老师不悦的心情,我们不在乎考试后比“优秀学生”低的分数,我们不在乎是否有人批判我们,我们只想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做一个欢乐的自己。事实上男孩没有退化,只是我们在那个评判体制下“被退化”了。 每次老师批判完我们后,我们总是如此告诉自己:我们明白在老师眼中,我们不是好学生,我们明白有些时候在老师眼中我们所热衷的东西是“低级趣味的”,然而每个人不是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0482ea35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