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设误形式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言文“分析概括题”错项设置探究 安徽利辛第一中学 朱文成 一、张冠李戴,弄错对象 张冠李戴指将张三做的事说成是李四所为,出现驴头不对马嘴的错误,如广东卷第8题A项“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根据原文“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知道,“扬烈将军”是元帝封赏周访的官名,而“厉武将军”是下属丁乾的官名,这里属于“张冠李戴”。 这种错项设置还有山东卷第12题B项“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从原文“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一句可知,饼是张诚从家里偷来面然后让(“倩”为“让”之意)邻居做成饼,而设题弄错对象,认为是“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 二、疏漏词语,制造错误 命题人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故意疏漏某个词语来设置错误选项,如全国Ⅰ卷第10题项D是“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原文是“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命题人把“乞起”中的“乞”字漏掉,概括时变成“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出现错误。 类似情形还有湖南卷第12题B项“歙州民风不正,人们好打官司,不畏牢狱。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以便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其中“入狱之时,尚穿戴整齐,且自带凉席,以便在牢中过得安然舒适”在原文的信息点是“其视入狴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恬如也”,命题人概括时疏漏词语“视”,致使选项表述错误。 三、前后勾连,时间错位 时间错位是指将前面的事后置或将后面的事前移,如江苏卷第8题C项“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根据原文“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等句可知,吴汉采用“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的手段蒙蔽敌人是在“与刘尚合军”合兵之前,时间上出现错位。 四、牵强附会,强加因果 强加因果指事物之间本不存在因果关系而强加上去,有悖事理,如广东卷第8题B项“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即是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内容看,周访深收皇帝赏识是因为“平江州”“征杜弢”等功绩和不居功的谦逊性格,并非如试题所言因“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 又如四川卷第10题C项是“郑濂的家风受到普遍赞扬。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同乡王氏仿效郑氏家法,两族之中入选宫员很多,郑氏的家声因此更为显赫”,原文“乃征两家子弟年三十上者,悉赴京,擢濂弟济与王懃为春坊左、右庶子。后又征濂弟沂,自白衣擢礼部尚书,年余,致仕。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他得官者复数人,郑氏愈显”中“他得官者复数人,郑氏愈显”表明,“郑氏家声更为显赫”与“同乡王氏仿效郑氏家法,两族之中入选宫员很多”并非因果关系,实为强加。 五、文本无据,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指错项中的人物或事件不是原文所有,而是命题人故意“杜撰”出来的内容,如全国Ⅱ卷第10题B项“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纯属无中生有,原文没有“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这个信息。类似情况还有: 北京卷第10题D项为“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该选项信息是“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并没有“严格约束下属”。福建卷第5题B项是“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脑狭窄”,题中“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脑狭窄”文中无据,纯属无中生有。 六、望文生义,理解有误 望文生义指对文中某些关键词语歪曲理解,以致出现错误,如徽卷第10题C项“韩休因萧嵩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直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得到宋璟的赞许”,原文“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中“折正”是指责之意、“嵩不能平”说明萧嵩内心不平,试题把其曲解为“二人关系和谐”。此种设置颇多: 湖北卷第12题C项“ 章君担心来义塾读书的人不能坚持到底,因此派使者请宋濂作这篇记‛,原文‚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是针对上文“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而言,章君怕后来的官员不能免赋税,所以题中“担心来义塾读书的人不能坚持到底”乃望文生义。广东卷第8题D项“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把原文“务农训卒,勤于采纳”中“采纳”曲解为“收集粮食等军需品”,把原文“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中“惮其强”曲解为“很害怕”。宁夏、海南卷第6题C项“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原文“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是转折复句,“卒不能用”指齐王冏最终没有采纳嵇绍的建议,题中“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属望文生义。 七、分析片面,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指对有关问题只取其一点进行分析,不能够全面兼顾、整体考虑,如浙江卷第4题D项“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根据原文“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等可知,白居易潜心佛道是在仕途失意之后,并非“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这种以偏概全的错项设置颇多; 天津卷第14题C项“‘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属于以偏概全,原文观点是“兼相爱交相利”,晋文公、楚灵王、越王的事例“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并非“‘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江西卷第12题A项“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原文“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包括表扬和批评两个方面,题目中“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属于以偏概全。 八、无视原文,夸大其辞 夸大其辞指不顾原文事实,对某人或某事任意拔高、放大,致使言过其实,如重庆卷第10题D项“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中“刚正不屈”就是夸大其辞,原文第二件事是景公因爱马暴死要解养马者,晏子数落养马者“罪有三”使得景公宽恕了他,体现了晏子以推为进的劝谏艺术,是机智不是刚正不屈,试题显然夸大其辞。 辽宁卷第10题B项“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中的“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属于夸大其辞,原文“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表明,“其将领相继投降”的原因主要是“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22e6e843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