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GGESTOPEDIA(STP)暗示感應教學法 歷史背景與淵源 STP是1970年代由保加利亞的精神科醫師兼教育家Georgi Lozanov 所創立。它的理論基礎源自於精神科醫學中〝非理智、非意識狀態對人之影響〞的研究報告,以及瑜珈中意識狀態、專注力和韻律式呼吸的技巧,再加上蘇聯派心理學所強調〝只要技巧操作得宜,程度不一的學生均可在相同的時間內學會標的物〞的說法綜合而來。 教學觀 STP的主要概念是〝暗示(suggestion)〞,但許多人常把他誤解成如沈睡一般的〝催眠〞。其實根據Lozanov自己的說法,suggestion 其實是將學生有興趣、能增進記憶力的內容〝灌輸〞給學生。下面列舉出達成suggestion 六大重要因素:(1)權威(authority)---Lozanov認為,聽起來極富科學感的語言、深具語言能力和自信心的老師可增進學生上課時記憶力的專注;(2)幼兒化(infantization)---教師的權威感讓學生感覺回溯到幼兒時期專心、自發自動學習又有自信的時期;(3)雙重影響(double-planedness)--- 教師的人格特質、教導方式,乃至於教室內硬體之擺設、音樂的使用等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4)語調、節奏和音樂所形成的〝類催眠效果〞(intonation, rhythm, and concert pseudo-passiveness)--- STP中強調,上課時應該變換語調、說話節奏,以避免枯燥,並使課程內容更富戲劇效果。其中,語調和節奏應該要搭配四分之四拍慢版的巴洛克音樂,以消除課堂上的緊張壓力,達到增進記憶力的效果。此外,上課內容的呈現方式也要按照音樂中的拍子來進行,因為Lozanov認為,音樂的節奏會影響心跳,而當心跳速率較慢時,心智意識運作的效率可以提升。 教材教法 一、 教學目標 以在短期內培養學生進階級的字彙和會話能力。 二、 課程安排 依照字彙、文法程度來設計,每個單元約為一篇有1000字的對話,用三天的時間上完(第一天上半天、第二天上整天、第三天再上半天)。第一天由教師來說明對話內容,學生則專心聆聽,並參考對話的翻譯對照表。第二天請學生唸課文、提出問題,第三天教師必須鼓勵學生將內容統整後自創新的對話內容。 三、教學活動與學習型態 問答、演戲或模仿都是STP的活動內容,不過最有特色的應該屬於學生的〝聆 聽〞部分---第一回合游學生看課文,然後和教師討論內容,第二回合學生放鬆地坐在沙發上聽老師用平常的語調唸課文,第三回合則是老師將對話內容用及富戲劇效果的聲音唸出,後面播放著巴洛克音樂。以下為一教學實例(國小英語師資訓練手冊,p. 30-31,師德): 步驟一 昏黃的燈光、流洩輕音樂及布置像客廳一樣舒適的教室。 步驟二 教師發給每位學生一張卡,寫著新的名字及喜歡的顏色,例如:“Ted’s favorite color is red.”、”Grace’s favorite color is green.”等。 步驟三 教一段對話:”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Ted.” “What color do you like?” “My favorite color is red.” 步驟四 給學生十分鐘自由交談戶問名字及喜愛的顏色。 步驟五 活動結束,學生坐下,手中拿著中英對照的講義,背靠沙發椅準備聽老師唸文章。 步驟六 老師放貝多芬小提琴浪漫曲,配合音樂念文章: “We are in a beautiful garden. There are many flowers here: red roses, purple irises, yellow buttercups, blue bluebells, …” 步驟七 接著老師放韋瓦第曼陀鈴協奏曲,在唸一遍文章。這一次學生舒服的坐著,閉上眼睛聽。 步驟八 課程結束,學生沒有作業。可在睡前看一遍文章。 四、 教師與學生的角色 學生在STP是自發自動型的,最好是像個幼兒般認同教師的權威,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33b7687e21af45b307a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