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泡沫评论

时间:2022-05-04 20:21: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键入文字]



南海泡沫评论

在经济史上,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密西西比泡沫是著名三大泡沫,虽然这些泡沫涉及的资产不同,形成机理却十分相近。无论是英国、法国的股票市场价格,还是荷兰的郁金香价格,都是在短时间内经历了大起大落。现在我们可以看看英国的南海泡沫,它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经济泡沫”一次就是源自这次泡沫。

17世纪末,18世纪初,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特别是在英国,资本家从各地获得巨大的利润,民间的私人资本聚集,社会储蓄膨胀,然而英国国内投机机会不足,拥有股票都是一种特权。

经过长年的对外战争,军费花销巨大,英国政府背负巨额国债负担,民众对当时政府失去信心。为了能减轻国债的负担,扩充政府的经济来源,在1711年,一家名为“南海”的股份有限公司在英国议会财政大臣罗伯特·哈利的建议下应运而生。英国政府对该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了永久性退税政策,并给予其对南海(即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作为回报,南海公司认购了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此后,该公司与英国议会一直暗地里往来。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同年年底,南美贸易障碍扫除,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带动股价上升。1717年,南海公司董事虽然早就认定密西西比计划一定不会成功,但他们却对这种用债券兑换股票以解决债务危机的方式大加赞许,并打算加以效仿。1720年,南海公司提出一项债务转换计划,承诺接收全部国债,作为交易条件,政府要逐年向南海公司偿还(期间,为了买下政府发行的债券,南海公司与英格兰银行曾进行激烈的商业角逐,龌龊的商业地下交易不胜枚举)

英国政府允许南海公司以400%的溢价发行股票有了政府做后盾,民众对股票的期望越来越高,男女老少纷纷购买股票。2月份股票价格暴涨,从129英镑变成160英镑之后再上涨到390英镑7月份甚至涨到1000英镑以上。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数以百计的股份公司随之涌现,只有少数从事正当生意,但大部分都是混水摸鱼,意在骗取公众金钱,这些后来被称之为泡沫公司的股份公司。这些公司大多模仿南海公司的宣传手法,在市场上发布虚假消息,声称正进行大宗生意,从而吸引市民购买股票。

17206月,为了制止各种“泡沫公司”的膨胀和保障南海公司的利益,英国国会出台了《泡沫法案》,自此,许多公司被解散,公众开始清醒过来。对一些公司的怀疑逐渐扩展到南海公司身上。从7月份开始,首先是外国投资者抛售南海股票,国内投资者纷纷跟进,8月初,当人们知道公司董事会主席以及其它一些董事已经卖掉了自己原本持有的南海公司股票的时候,投资者开始不满并变得警觉。整个8月份,公司股价一直在走下坡路,到92日时,股票的价格只有700英镑,而且继续下滑。为了拯救南海公司的危机,英格兰银行预购了300万南海公司的债券,然而于事无补,人们对南海公司的债务缺乏信心,南海公司的股票继续滑落,甚至引发了大量的银行挤兑的现象。南海公司股票价格几经动荡后跌到了135英镑。929日,南海公司股票的市行落到120%,危机已经到达它的顶峰至此,盛极一时的“南海泡沫”最终破灭了。

泡沫的破灭并不是事情的终结,泡沫的碎片随风飘散,散落在每一个角落,其巨大的副作用足以让整个国家天翻地覆,陷入灾难的汪洋中。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暴跌,无数股民因此而血本无归,受害者不乏上流社会人士,甚至科学家牛顿也深受其害,还有一部分人更因为负债累累而逃出国外。

南海泡沫虽然距今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它对当时整个世界的消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对现在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启示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有利于帮我们避免同样的泡沫和制定应对泡沫的举措。


[键入文字]



首先我们来分析南海泡沫的原因。通过以上的事件陈述,我们可以说南海泡沫是社会、政治、经济、民众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泡沫是一种经济失衡现象,可以定义为某种价格水平相对于经济基础条件决定的理论价格的非平稳性向上偏移,种偏移的数学期望可以作为泡沫的度量。导致价格泡沫的原因是复杂的,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与预期相关联的过度投机行为、幼稚投机者交易行为、规范失灵、诈骗行为和道德风险等都可能成为导致泡沫现象的原因。一般来说,在投机性泡沫发生时,价格往往会出现突然攀升,价格的攀升趋势可能会使市场产生进一步价格上升的预期,并且吸引新的买主,形成自我实现的正反馈过程。当价格泡沫一旦被市场发现,就会产生和原来相反的预期,出现使市场价格回归理论价格的市场力,价格可能迅速而急剧地下降,导致泡沫的破灭。资产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价格泡沫,同时泡沫资产总量已经占到宏观经济总量的相当大的比重,泡沫资产还和经济的各个部门发生了直接或间接性的联系,一旦泡沫破裂,将给经济的运行带来困境,或者引发金融危机,或者引发经济危机。

当时英国的工业革命如日中天,资本家们从世界各地向英国引进财富,基于财富的积累,有了资本支撑,民众个人对投机活动的渴求日益强烈,但由于当时受各种制度,资金等的外界客观因素的限制,给予民众的投资机会供需失衡,民众需求巨大,供给远远低于需求。然而也就在那个时候,英国政府巨额的外债为“南海”股票公司的成立及股票的大量发行提供了契机,政府需要南海公司帮助他们解决外债的问题,南海公司需要政府的支持以得到更多股民的信任并进行投资。股民疯狂的投机行为促使股票价格暴涨,最初的少部分的投资者获得巨额利润,市场信心上升,形成上涨预期。由于人们的不理性和过于乐观的情绪,形成羊群效应,价格上涨偏离了价值,非理性的投机行为使泡沫形成并不断膨胀,与此同时,出现了金融创新,为了方便人们购买股票,南海公司的股票与债券挂钩,这更是加剧了市场的风险。这次的投机行为用凯恩斯的“选美理论”来说最为贴切:你之所以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你也愿花高价买下,因为你预期有个更大的笨蛋,花更高的价钱,从你这把它买走,而这些疯狂地投资者,就是觉得自己不可能是最后的笨蛋。“最大笨蛋理论”揭露了人们面对利润时那种贪婪的本性,当人们觉得自己可以通过这次投机活动活动活动巨额利润时,他们不再是风险规避型,而是转变成风险喜好型,这已经完全违背了无论是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最终他们完成他们飞蛾扑火式的“凤凰涅槃”。另外,由于南海的董事误导大众,为了达到圈钱的目的,作为公众性公司信息披露虚假,故意夸大公司的业绩或者经营状况,就会造成投资者盲目投资,股票价格发生异常波动,以致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而且官员与商人狼狈为奸,收受贿赂,以权谋私,利用在政府部门任职而骗取信任他们的民众的血汗钱,所以说政府的纵容和默许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归根结底,就是当时投机市场的法制不健全,制度存在缺陷,金融市场缺乏必要的监管,国家对股份公司没有进行有效的限制和管理,但市场化的代表产物—公司股份制却又和国家力量紧密相连,资本与分配的结合必然导致泡沫的产生,在在现代是非常避讳的。国家需要对金融进行整体的调控,但又不能紧密结合。正是因为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泡沫的破灭是不可避免的。

南海泡沫影响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两方面。就短期而言,首先是金融体系的崩溃,股票市场发展受阻,普通投资者的财富缩水。政府方面,他们要迫切解决巨额国债问题,社会秩序混乱,社会风气败坏,民众悲观厌世情绪高涨,反动势力日趋顽强,严重威胁国家的稳定与团结;与此同时,以罗伯特·沃尔波尔为主的辉格党为了扭转英国政局,上台执政,而且,托利党政府当初在南海泡沫中收受贿赂,暗箱操作,大失民心,民众对他们恨之入骨,更不可能支持他们继续执政了。南海泡沫的崩溃使伦敦和英国的经济生活显著地衰退下去。在其后的一个多世纪中,英国规定禁止设立股份公司,其导


[键入文字]



致的后果是严重的,它甚至使得英国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放弃成为欧洲的领袖。另外,由于泡沫膨胀时有太多国外的公司和个人都被这种经济假象所蒙蔽,大量的资金被套牢在股市中,直到这个泡沫破裂,大部分人才如梦初醒,但为时已晚,西欧市场的密切的联系,致使很多国外的投资者都破产,经济整体都衰退了。对于长期的影响,客观的来说属于积极的影响。其实,就个人而言,我觉得泡沫也是金融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历史长河的推进,根据优胜劣汰的自然进化论,要想金融长久地存在并发展下去,就必须有一根导火索引爆它的缺点,而这场南海泡沫正是这跟导火索,它虽然对世界造成很大的危害,但它为后世提供可分析的案例,让金融机制愈加完善,相关的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都相继出台制度缺陷得到了填补。

“南海泡沫事件”给整个十八世纪烙上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此后更是成为大家不断讨论和提及的对象。时代周刊曾经在2000年报道了它12次,英国卫报17次,独立报13次,它甚至还登上了BBC网站英国历史大事表上。然而,岁月的脉息更迭至此,孰对孰错我们再来争辩已经没有意义了,它所带来的苦难也已经不再重要。对于我们来说,面对纷繁复杂的股票市场,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不能盲目跟风,吸取“最大笨蛋”理论的教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合法投资。对于政府来说,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政府应力求健全法制法规,完善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对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管,合理调节经济。另一方面,政府又不能过度的干预市场经济,因为权力和利润一旦扯上关系都会导致无法估量的损失,甚至颠覆一个国家,所以,不仅要有个干预的度,更要制定相关法律禁止官员徇私枉法,不能以权谋私,蒙蔽大众。这样双管齐下,我们国家的经济才能健康、稳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张健 《近代西欧历史上的泡沫事件及其经济影响》【期刊论文】20104 郑沈莲 《浅析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案例的历史比较》【期刊论文】1674-198X2007

刘芸芸 “南海泡沫事件”研究》【期刊论文】2011/4/21 J.K.加尔布雷斯 “泡沫”的故事——金融投机历史回顾(一)199404 李国运 《南海公司事件案例研究》 2007年第2

徐滨 《南海泡沫——英国第一次金融危机的始末》2010年第五辑 彼得·加伯 《泡沫的密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7fd9a4284ac850ad0242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