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第三四章知识点整理(湘教版)

时间:2023-12-29 12:20: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地理必修一第三四章知识点整理

第三章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生物、岩石和土壤等要素组成的。

2)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地理环境整体性。

2.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1)整体性的表现:

①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2)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它们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作为一个整体,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所以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中应充分重视这一因素。

陆地表面的森林植被,特别是热带雨林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功能失调。 3)工湖修建水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①形成人泊,导致土壤草甸化或盐渍化、地下水增加、陆地生物减少和水生生物增加、诱发地震、调节地方气候;

②改变下游河流流速流量,可以调控水资源时空分布、导致泥沙沉积增多、洪水灾害减少。


4.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沿着纬度方向变化由赤道到两极的更替。在低纬的热带雨林带、高纬的苔原带和针叶林带横穿整个大陆地带,在中纬的一定范围内的各自然带形成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

2)经度地带分异规律——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分异。形成基础是水分变化。这种变化在中纬地区表现较为明显,自然景观呈现出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海拨差异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递变,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分异。分异的基础是水热状况。

4)分异规律与纬度、高度等因素有关。纬度越低垂直分异明显,高度越高垂直分异明显。 5)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意义:由于各地气温和降水量多少不一样,便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植被、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不同的区域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第四章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高原——①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②狭长的带状;③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2)山区——①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上;②明显的条带状;③分布地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丰富有肥沃的土壤。

3)平原——①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②分布密集;③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内河海运便捷。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山岳对交通运输的方式选择、线路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 1)山区因修建成本和难度原因一般以公路为主; 2)沿地势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分布; 3)为减小坡度,向居民点迂回前进。

3.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是: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

2)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出现过三次大冰期;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我国出现过4次温暖期和4次寒冷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a11286a9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