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关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发展的一点意见 张华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科研地位的有效提升,各个学校的“科研促校、科研兴校”的意识越来越强,普遍认为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素质的不竭原动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丰富汲养源。那么我认为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增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如果每个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善于借鉴和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导教育工作实践活动,学生的潜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并不感到负担过重,学习成绩也很好,教育质量也很高。因此,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依靠教育科研,不断增强教育科研对教学质量的贡献率。而教育科研主要是通过施教主体进行的,这就要提高教师的素质,特别是要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学校就应加强以下两点: 一、 群体参与课题研究 群体参与课题研究是出于这样的认识,即学校教育科研的主体是校长和教师,因课题研究范围的大小,内容的宽窄,决定了课题研究的主题可以是校长和部分教师,也可以是教师全体。让全体教师参加课题研究,一是可以破除教师对教育科研易产生的神秘感,使他们在课题研究的参与过程中觉得教育科研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与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二是可以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研究能力,使教育科研不单单是学校中部分人员的工作,而是全体教师自身素质、能力提高的必由之路。 教师群体参与课题研究不是靠一纸文件、靠行政命令就能群起响应、马上奏效的,从学校对教师群体参与教育科研的外在要求转化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内在需求,它需要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与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校采取的多种措施有关。教师有新手、经验型、专家型之分,他们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和科研能力发展不相一致,对他们从事课题研究的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区别对待,使他们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逐步走向自觉从事研究的境界。而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如举办教科研讲座、组织理论学习来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制订激励措施,运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杠杆以有效地调动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我校在从事省级德育课题过程中,就要求全校教师依据研究构想确立个人研究的子课题,并加强管理,确保了群体参与大有序进展。 教师的群体参与从宽泛的意义上说,不仅仅是指从事课题研究,还包括论文写作、调查研究、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等教学研究活动,尽管两者有所区别,但也具有不少共同的特点,如研究的目的、对象和作用相同。我们所说的重点突破和群体参与,从学校教科研的实践来看,也包涵了上述两方面的内容。 二学校教育科研应重视群众性的教科研活动 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办公室里,某一教师或同学科的任课教师为了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而改变教法学法,并在一块儿研讨交流;同办公室的教师,就班级里发生的现象或某一学生的变化进行现象透析、探讨教育之方;很多老师在茶余饭后,互相讲述自己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后的教育教学体会„„这些司空见惯的行为和过程,应是学校进行教育科研所应重视的。 这种自发性的教育科研活动事先没有统一的布置,往往由教师身边的某一现实问题投入,以应用研究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较多关注这一问题的“热心观众”就会不自觉地“卷”进来。同时,因为这是自上而下的教育科研,降低了教师教科研的门槛和标准,对教师教科研的评价不用发表文章的数量来衡量,而看其教学实践的效果。因而可以消除教师对教育科研有高不可攀,深不可测,望尘莫及的神秘感。 由于是群众性科研活动,所以教师就成为教育科研的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因此,它能更好地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能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更能使教师正视学校的问题,关注学校的问题,解决学校问题,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这就有利于学校的不断发展。 通过教育科研,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改革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地总结、提升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地推广已有的教科研成果,从而促使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学校教育科研的最终归宿,也是对学校改革发展所起的最大功用。 参考文献:小学教学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5d4bec786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0.html